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业干旱是指由于水的收与支或供与求的不平衡而形成的少水或缺水的现象。由于它具有发生频率高,影响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等特点,因此往往会形成旱灾,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巨大损失。目前,全世界范围都在遭受不同程度的旱灾,各国对干旱的研究也都十分重视。在我国,干旱的危害也是十分巨大,无论在影响的范围还是发生的频率上,旱灾均大于洪涝灾害。由于干旱对农业的影响最大,往往造成农业大规模减产,因此对农业干旱发生的频率,造成的损失程度等进行深入地研究。即对农业干旱进行风险分析,对提高研究地区人民的生活水平,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在长期与农业干旱斗争的实践中,人们认识到干旱灾害是不可避免的,只能尽力降低干旱带来的损失。传统干旱灾害的危机管理己经不适用于当前水资源危机的严峻形势,必须实施干旱风险管理,从被动抗旱向积极主动抗旱转变。如何能够有效地对干旱灾害进行风险管理己成为国内外学者们研究的热点和难点。目前已经有许多评估农业干旱的指标,但这些指标只能将农业旱情简单地划分成轻旱、中旱、重旱等几个程度,实际上仅是对农业旱情作一个定性的描述,不能够定量地、连续地描述旱情,更不能直接反映干旱给农业造成的损失。本文在行业前辈和学者研究的基础上,按照“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研究思路,采用自然灾害指数法、加权综合评价法和变异系数法,建立了风险管理评价模型,并且以山东省为例进行农业干旱风险评估模型的验证,发现了山东省各个地市的农业干旱情况,并进行了相关性分析。根据我国在抗旱救灾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提出了农业干旱风险的应对之策。本文主要得到以下三点结论:第一,建立了农业干旱风险评估模型。本文采用自然灾害指数法、加权综合评价法和变异系数法建立了农业干旱风险评价模型:农业干旱风险度=干旱危险性*干旱暴露性*干旱脆弱性*干旱防灾减灾能力。通过进行数据分析发现了山东省各地市在应对农业干旱方面的地域特点,并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第二,分析了农业干旱风险管理存在的管理缺陷。我国在进行干旱风险管理过程中存在如下缺陷:干旱预警未开发;转移干旱灾害风险的手段不科学,转移方式有待扩展;防灾减灾工程建设不到位。第三,为构建农业干旱风险管理体系提出了对策建议。一是进行风险控制,提高风险监测和预测水平;二是,扩大风险转移手段,加大农业保险在干旱风险管理的转移支付比重;三是,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加强防旱抗旱硬件水平;四是,统筹加强纵向管理与横向协调,打造统一高效的应急指挥平台;五是,合理调整农业结构,积极发展旱作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