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尊师重教传统悠久,但培养和训练师资的专业教育——师范教育在中国却仅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在我国,师范教育作为一个特殊的教育门类,作为一个专业,以独立设置的教育机构来培养教师的历史并不长。1897年上海南洋公学特设的“师范院”,开了我国近代师范教育的先河。而1902年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前身)增设师范馆(今北京师范大学),成为了我国高等师范专业教育的滥觞。美术教育作为一门独立师范专业教育,是从近代师范教育出现之后即1906年,两江优级师范学堂设立的我国第一个美术师范科——图画手工科为主,图画又分为西洋画(铅笔、木炭、水彩、油画)。这是我国高等师范美术教育的开始,也是中国近代美术教育的真正开端。从二十世纪初始至今中国高等师范美术教育高速发展,呈现出多样丰富的局面,日益多元与综合,出现了勃勃生机。美术教育不但关系到中国美术的未来,也关系到下一代人的素质教育。课程在教育活动中是处于基础和核心地位的,是最基本的概念。课程设置是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是课程内容课程体系构成的集中体现,是实现培训目标的重要途径。它体现出决策者和授课者对国家教育方针的理解,对教学目标的把握,对未来教育的估测;它规定着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的选择,决定着人才培养的方向,关系到培训者的知识结构、智力结构和个性结构。课程设置乃是教学内容的主要依据,课程设置的科学性直接关系到培养什么人才,要求达到什么样的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课程设置是实现教学计划的核心内容,是实现培养目标的中心环节,是为培养目标服务的。师范的课程设置必须体现“高素质”的要求。高师油画课程也必须紧紧围绕提高学生文化素质而设置,否则它将失去在师范美术院校中设置的价值。高师油画课程在高师美术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高师油画课程作为高师美术教育课程的一部分,对于培养学生审美能力以及面对社会的应变能力,提升人文素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进入新世纪以来,基础美术课程在全国如火如荼地展开。新课程教之以往的课程,从本质上发生了很多变化。对于这种变化,对课程实施者美术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对于基础美术教育直接相挂钩的高等师范美术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但近几年高师美术教育专业毕业的学生所反馈的却是很难适应基础美术教育教学。就此种现象,我们发现目前高师的课程设置与基础美术教育课程存在着严重的脱节现象。本文选取高师美术教育油画课程作为切入点,分析油画课程作为高师美术教育课程的一部分,与基础美术教育相脱节存在的问题诸如课程结构单一课程内容与专业院校设置混淆,课程目标不明确等等来提出自己的观点。任何专业都有它本身所独有的价值,具有不可代替性,油画课程作为师范美术教育课程中的一部分自然有其专业价值。如何通过课程设置,更好的发挥专业价值是专业课程设置的主要任务,也是专业课程设置本身价值的体现。油画课程作为师范美术教育课程设置中的一部分,在设置上更注重专业本身价值的挖掘和设计。师范油画课程的价值最直接体现就是其师范性特点,培养油画审美水平、审美能力。问题的明确就能为解决问题铺平道路。高师油画课程由于其师范性决定了其课程设置要以师范性为主导,时刻突出其教育取向,区别于专业院校油画课程的美术取向;在课程内容的安排上应以实际教学为出发点,在培养一定油画技能的基础上,适时适当的增设油画相关的理论课程及教育科学课程:油画课程在强调人文素质的综合培养前提下,着重提高油画课程的审美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