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驿递需求与供给矛盾之解析

来源 :厦门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ycbl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明代驿站的衰落主要不在于明代政治的腐败,而在于明代驿递需求日益旺盛与供给日趋不足之间的矛盾。   肇建于明初的驿递体系基本能够满足明初政治经济状况的需要,但是跟不上明朝中后期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明初“非军国重事不许给驿”的原则已经不适应明中后期社会发展的现实,驿站后勤保障的地方性阻碍全国驿递的更新换代,甚至导致驿递规模不断缩小。一方面是明帝国政治经济不断向前发展,信息、人员、物资的交流越来越频繁,另一方面驿站不断裁减,递运所和急递铺不断裁并,整个驿递规模的不断萎缩,这必然造成社会对驿递系统的越来越高的需求与驿递日益萎缩的供给能力的矛盾白热化。这种矛盾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加深了明朝政治的腐败,降低了政府的统治效率,激化了社会矛盾,甚至直接导致了明末的农民起义。  
其他文献
魏禧(1624-1680),江西赣州府宁都县人,是清初重要士人群体“易堂九子”中的核心人物。他的人生经历与心路历程,正与清朝统治建立的过程相始终。崇祯甲申之变后,魏禧与易堂诸
巴、楚两国是东周时期南方的两个重要诸侯国,两国地理位置毗邻,交往频繁。随着两国势力的此消彼长,巴国逐渐退入峡江地区,楚国则不断西进,将势力向峡江地区拓展。在两国和两族间的
家规家训又称族训、家戒、家法,或者家法族规等。家规家训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是家长制社会中家长教育子女后代的家庭准则,家庭成员处理家族事务的主要标准,在家族内部扮演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