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人类学和非人灵长类研究中,掌(蹠)骨的研究一直是令人关注的问题。通过对太行山猕猴掌跖骨变量进行观察、测量和比较等,为标本的形态和性别鉴定提供依据,为猕猴的基础研究积累相关资料。
研究对象:成年太行山猕猴27例;其中掌骨25副(雄性10例、雌性15例)。蹠骨27副(雄性11例,雌性16例)。颅骨标本27例(雄性11例,雌性16例)。参照人体、灵长类动物的测量方法,对掌(蹠)骨6项变量进行测量。统计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判别分析、相关分析等方法。主要实验结果如下。
1.掌(蹠)骨的形态
根据所测变量,建立各个掌(蹠)骨的判别函数,除了4M外,其它4根掌骨或蹠骨很容易区分。判别率较高(>90%)。5根蹠骨的形态特征比较稳定,判别率大于掌骨。
2.掌(蹠)骨的长度
掌骨雄性左右侧一样,是2Mc>3Mc>4Mc>5Mc>1Mc;掌骨雌性左右侧一样,是2Mc>3Mc>4Mc>5Mc>1Mc;蹠骨雄性左右侧一样,是3Mt>4Mt>2Mt>5Mt>1Mt;蹠骨雌性左右侧一样,是4Mt>3Mt>5Mt>2Mt>1Mt。与其他灵长类有一定差异。
方差分析表明:掌骨2Mc和3Mc之间没有差异(P>O.05),蹠骨的2Mt和5Mt,3Mt和4Mt之间没有差异(P>0.05)。
3.掌(蹠)骨与颅长的相关性
各掌(蹠)骨之间呈高度正相关,绝大多数达到了P<0.05水平。
雄性掌(蹠)骨(除1Mc)与对应的颅长相关性较高(P<0.01),呈同步性生长,雌性掌(蹠)骨与对应的颅长无相关性,呈非同步性生长。对于太行山猕猴一个种而言,掌(蹠)骨与对应的颅长表现出高相关性(P<0.01)。掌骨长与颅长回归效果较好
4.掌(蹠)骨的性别判别
采用全模型法对掌(蹠)骨的判别结果,无论掌(蹠)骨雌雄的正确判别率都是100.0%,采用逐步判别分析判别结果正确判别率较高(>90%),具有较好的实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