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唐五代连词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klingd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晚唐五代是汉语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此期白话文开始登上大雅之堂,并从此与文言文分庭抗礼,方言词汇开始进入书面语,语音、词汇、语法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这一时期的连词也发生了很多变化:先秦产生的连词在晚唐五代多数继续使用,产生于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连词使用渐多,此期新兴连词众多,在一定程度上奠定了后世连词的使用格局,在一定范围内产生于各个时代的连词在此期共现,并呈现出新特点,表现在连词的同义聚合、假设连词借作纵予连词使用、很多方言连词的进入等等。因此,对晚唐五代的连词进行研究有重要意义和价值。我们以敦煌变文(以下简称变文)和《祖堂集》两部文献作为基础语料,来展开对晚唐五代连词的考察和研究。变文和《祖堂集》的口语化程度和语料价值都是公认的,变文语言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的是北方方言,《祖堂集》反映的是南方方言,二者在空间上可以达到某种程度的互补;变文和《祖堂集》在使用时间上基本是平行的,可以视为同期语料。因此,选取变文和《祖堂集》作为语料对说明问题、解决问题大有裨益。本篇论文共分五部分:第一章绪论,介绍了晚唐五代连词研究的意义、价值和连词研究已经取得的成果,并在总结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本篇论文的写作重点:鉴于变文和《祖堂集》的研究现状,对语料连词描写要仔细,但不是工作的重点,而对一些连词的语法化过程的考察、对此期连词语法化的原因和特点进行总结、在对比两部语料连词分布状况的基础上对造成如此分布的原因做出解释,才是工作的重心所在。第二章连词界说与分类,主要总结了先贤时俊对连词的定义、连词的分类、连词与介词、连词与副词的区别等问题的总体观点,在此基础提出可以遵从的连词的定义:连词是在词、短语、句子、句群等句法结构中起连接作用,并表示特定句法关系和逻辑关系的虚词。并举例说明了连词与副词、连词与介词的区别。连词与介词、副词的纠葛一直以来都有很多悬案,虽然学者们提出的观点、区别方法众多,理论上也成立,但是在实际操作中遇到具体词的时候,这些标准就会失灵,究其原因是因为语言学里任何一种标准只是说明一种大体的趋向,而非绝对的标准。按着这个思路,在对连词、副词、介词的判读过程中,我们执行以意义为标准,兼顾形式,具体到某个词就更加注重它在句中的实际功能。据此,整理出连词206个。第三章和第四章是论文的主体部分,我们依据传统的观点按意义标准把连词分成联合关系连词和偏正关系连词两大类,联合关系连词分为四个次类:并列、承接、选择、递进连词;偏正关系分成七个次类:假设、因果、让步、纵予、条件、转折、目的连词。对语料中所见11个次类的连词进行了统计和描写,在描写的过程中,力求每一个连词要总结出其在两部语料里的使用频率、成词方式和所能见到的最早用例,并在每一次类连词后行成表格使一目了然。在行文过程中随文对一些讨论不是很多的连词的语法化过程进行了探讨:比如并列连词“和”的语言类型学角度的探讨、连词的平行虚化、“不论”类连词的语法化过程、“任摩(与么)”的连词化倾向等等。在探讨单音连词的过程中,贯彻从本义出发,以此为基础来观察连词的虚化过程,单音连词的虚化大体上分两种情况:一种是连词由其他词类辗转虚化而来,一种是他类词经假借然后在假借义的基础上虚化为连词。前一种直接虚化的连词因为受源词义的影响大,所以虚化路径单一,用法也少,虚化程度很有限,比如“和”类连词;后一种连词因为不受源词义的影响,所以虚化的程度相对较深比较彻底,连词的用法也多,比如“而、然”等先假借为代词并在此基础上发生虚化,连词用法就比较多。对复音连词的描写和讨论,我们更注重连词的成词方式和语法化过程的探讨。在讨论中,引入语法化理论,结合语义学、音韵学、认知语言学的理论,从语音、语义、语法、语用“四维”角度,对这些连词进行观察和描写。在对11个次类连词进行总结的过程中,做到每个词类的最后一个小节要按连词在语料中的分布、成词方式和产生年代进行列表,并且对其进行数据方面的统计和说明,为了和后世的同类连词的使用情况进行对比,引入宋代和元明时期的连词使用调查结果,力求在纵向上有比较有说明。第五章结语,主要探讨四个方面的问题:晚唐五代连词特点;晚唐五代连词语法化特点;晚唐五代连词来源及构成特点;连词在两部文献的分布特点及成因。通过对晚唐五代连词进行描写,总结出晚唐五代连词有如下特点:(一)连词在此期出现了大量的同义聚合。(二)此期产生了很多新生连词。(三)复音连词和单音连词并用。(四)词的通类现象很显著。并且在总结的基础上解释连词呈现以上特点的原因,我们认为连词发展到晚唐五代时期,作为复音连词的构件一单音连词已经足够丰富,在构件丰富的基础上形成同义复音连词的机会就会更多;另外方言词汇进入书面语言系统和一些宗教语言里常用的连词的进入,都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连词的同义聚合;晚唐五代是汉语的重要历史分期,语音、词汇、语法发生了重大变化,连词也不例外。“和、只要、只是、不但、不管”等现代汉语里很多高频使用的连词都在此期产生;连词的继承性使得单音连词和复音连词并用,另外由于我们调查的语料变文是说唱文学的底本,因此为了押韵上口,便于朗读和演唱,会交叉使用单音节和复音节连词;为了凑足音节,会加入一些语助来凑音,久之,也会形成一些复音词;词的通类现象是晚唐五代连词的一大特色,以假设连词为例,很多假设连词在唐代被借作纵予连词,在宋代以后慢慢不见,假设连词依然用作原来的词性,我们在文中以假设连词和纵予连词在本质上的一致性来解释这一现象,是否还有其他原因,留待后来进一步探讨。我们总结出晚唐五代连词语法化有如下特点:(一)语义俯瞰表现明显。(二)连词的平行虚化现象。(三)某些连词的典型化。(四)重新分析和类推成为连词形成的重要机制。(五)连动句和兼语句是语法化现象产生的“温床”。(六)汉语自然音步规律对语法化产生影响。以上这些连词语法化特点具有普遍意义,如果一个词是由其他词类类直接虚化为连词,在使用中就会受源词的影响,这些特点在一些动源连词那里表现很明显;一组同义词如果其中的某个成员放生了虚化,那么其他成员也可能会发生同一方向的虚化,以我们调查的“和”类词的虚化最能说明问题;连动句和兼语句因为特殊的结构成为语法化的“温床”,句子中的第一动词由于语义重心的后移而有了发生虚化的可能;重新分析和类推是人的认知对语法化施加的主观影响,在客观上却成了连词语法化的重要机制;汉语标准音步是是两个音节,处在句首的跨层结构的两个音节会因为处在同一音步内,而被“箍住”,从而被重新分析,形成一个连词。晚唐五代连词的来源有8种:同义复合形成新词、同义连用复合交叉形成新词、他类词语法化为新词、连词内部转化而成新词、重新分析而成新词、附加后缀形成新词、短语凝固成新词、语境影响形成新词。连词在两部文献里的分布特点和成因是要讨论的重点问题,我们通过列表可以发现连词在两部语料里分布的不均衡性和区别,并试着从禅宗语言特点、文体特点、语言逻辑等几个方面去说明造成这种区别的原因,但是由于时间、学养等诸多原因,并不能尽如人意。总之,晚唐五代连词研究是汉语连词研究的一个组成部分,连词系统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发展变化的系统,不同历史时期会呈现出不同的特点。通过对语料连词的描写和语法化的探究以及对两部语料连词相关问题的探讨和总结,希望可以对自己的学习做一个总结,并希望可以对连词研究尽以绵薄。
其他文献
"说课"是教学研究活动的一种高级形式,是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每个教师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当然也是师范生必备的一项基本技能。在师范生中开展"说课"活动是提高教育教
近年来教学心理学研究主要表现在研究观念的变化和研究领域的扩大 ,更加注意联系学校教育实际。特别是以建构主义为指导 ,以计算机网络教育技术为基础的教学心理研究十分引人
现代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吸引了大量学者对高速、大通信容量、高保密性的新一代保密通信技术的研究。近年来,混沌同步在保密通信传输中的应用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特别是人们
<正> 论中国古代散文者,历来皆标举唐宋古文;于唐宋古文又特意推尊韩、柳、欧、苏、王、曾八大家;而于晚唐五代散文则嗤之以鼻,不屑一顾。即以我国现代较早的一部《中国散文
国防教育是国家为了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保卫国家的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对全体公民进行具有特定目的和内容的普及性教育活动。国防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是高校国防教育
人工种子是指将离体培养产生的体细胞胚或能发育成完整植株的分生组织(芽、愈伤组织、胚状体)包埋在含有营养物质和具有保护功能的外壳内形成的在适宜条件下能发芽出苗的颗粒体
高超声速技术是当前世界各主要航空航天大国正在积极探讨与研发的关键性技术之一,运用这项技术开发的高超声速飞行器将成为未来航空航天领域飞行器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外形和气
《企业破产法》颁布以后,实施破产重整的企业渐多,上市公司由于广泛的社会影响和其壳资源的稀缺性成为破产重整制度最主要的受益者。上市公司破产重整计划是上市公司破产重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