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的出现,影子银行开始引起越来越多的担忧,很多人认为影子银行对于此次危机的产生和发展负有一定的责任。近几年,我国影子银行的规模不断变大,其已经成为中国金融市场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虽然影子银行具有信用转换、期限转换、流动性转换等功能,使社会融资难题得到了一定的缓解。但是近几年发生的信托产品兑付危机、民间金融市场资金断裂等现象使我们不得不开始关注影子银行背后隐藏着的风险。为此,本文选择研究我国影子银行的自身的风险以及如何防范,再此基础上再提出政策建议,保证影子银行在充分发挥其补充正规金融体系信贷不足功能的同时,也能减少其给金融市场带来的负面效应。通过对国内外影子银行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本文确立以影子银行风险源头、风险传染与风险防范为主线来分析。本文首先在影子银行的相关理论的基础上,界定了我国影子银行的内涵,然后对我国影子银行的各个类别分别统计其规模,最后计算出我国影子银行的总体规模,在此基础上着重分析规模较大的影子银行组成部分的运作模式。其次,根据影子银行的运作模式分析得出我国影子银行的风险主要来源为期限错配造成的流动性风险、杠杆交易造成的信用风险、信用转换造成的道德风险、规避监管导致的操作风险。再通过分析我国影子银行自身风险会通过什么渠道传递给其他金融机构的传染机制,研究发现我国影子银行的风险不仅可能平行传染给商业银行,还可能从垂直方向向货币政策体系传递,引起商业银行的不稳定性和弱化货币政策的执行效力。然后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对影子银行风险的传染效应进行实证检验。选取2005-2015年影子银行规模、商业银行稳定性、货币政策调控体系等相关指标数据,分别建立多元非线性回归模型与VAR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实证得出的结论是:(1)随着中国影子银行的规模的逐渐增加,商业银行稳定性是先增加后下降。(2)中国影子银行会削弱货币政策的效力,影子银行规模的扩大,会导致新增信贷规模短期内减少、长期内增加,影子银行的信用创造功能短期内会减少实际货币供应量,长期内会增加货币供应量,影子银行规模的扩大会促进经济增长,导致消费物价指数短期内下降、长期内上升。在此研究结论的基础上,从规范影子银行自身的发展、改革金融监管制度、推进金融体制改革三个方面提出政策建议,切实全面防范影子银行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