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乡关系是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必须处理好的一对重要关系,城乡发展是否协调、城乡关系是否和谐,直接关系着社会稳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然而,由于建国初期重工业优先发展的战略以及不合理的城乡二元户籍制度诸因素的影响,城乡关系被严重地扭曲,城乡发展差距也持续扩大。虽然以毛泽东、邓小平和江泽民为核心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也曾对城乡关系进行一系列的探索,但并没有取得显著的成效。进入新世纪,中国共产党适时提出了“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为处理城乡关系提供了新的思路。十六大以来中国共产党探索统筹城乡发展有其坚实的理论依据和实践基础。马克思恩格斯的城乡融合思想和列宁的城乡结合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统筹城乡发展提供了理论源泉;以毛泽东、邓小平和江泽民为核心的三代党中央领导集体对我国城乡关系的探索有其可取的一面,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和不足,这为十六大以来中国共产党探索城乡关系问题提供了有效的鉴戒。从提出“统筹城乡发展”到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再到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设立,十六大以来中国共产党探索统筹城乡发展主要经历了提出与定位、初步探索和系统化实践三个阶段。同时,统筹城乡发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如农业获得较快发展,城镇化水平获得较大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消费差距得到一定遏制,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开始均衡发展等。此外,统筹城乡发展的基本历程还蕴含着一些基本经验,如大力发展生产力,奠定城乡统筹的物质基础;搞好顶层设计,把握城乡统筹的改革方向;以“三农”为中心,明确城乡统筹的重点和难点;以城镇化为重要手段,科学规划城镇发展;齐头并进,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以点带面,积极开展统筹城乡发展试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