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胃癌(gastric cancer,GC)是癌症中导致直接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在南美洲,东欧和东亚发病率很高。在中国,胃癌的发病率在所有恶性肿瘤中排名第二,仅次于肺癌。胃癌早期的诊断率仅仅只有20%,大多数诊断即为晚期,5年生存率小于50%。早期胃癌患者症状并不典型,如果没有及时发现,随着病情不断进展,可出现严重贫血、消瘦、疼痛等症状。直接浸润、腹膜转移、淋巴结转移及血行转移是胃癌转移的主要途径,疾病如果不能及时得到诊治,便可转移到其他器官组织,对预后效果产生不良的影响。因此,尽早诊断、及时治疗胃癌,至关重要。对涉及胃癌进展的生物标志物的探索可以促进其早期诊断,并改善其预后。本文将凝血5项[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D-二聚体(D-Dimer,D-D)]与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甲胎蛋白(Alpha fetoprotein,AFP)、糖类抗原72-4(Carbohydrate antigen 72-4,CA72-4)、糖类抗原199(Carbohydrate antigen 199,CA199)、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tokeratin-19-soluble Fragment,CYFRA21-1)以及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 specific enolase,NSE)]进行联合检测,探讨在胃癌诊断中的价值和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19年4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胃癌患者(A组)126例,其中男性86例,女性40例,年龄36-78岁,Ⅰ期16例,Ⅱ期18例,Ⅲ期55例,Ⅳ37例。良性胃病组(B组)124例,男70例,女54例,年龄22-86岁,其中慢性胃炎48例,胃溃疡23例,胃息肉37例,胃间质瘤16例,无恶性病史。健康体检组(C组)134例,其中男性83例,女性51例,年龄21-83岁。纳入标准:A、B两组患者(1)均经胃镜和CT等检查及病理学确诊;(2)检测前未行血液置换者;(3)检测前均无合并血栓性疾病者;(4)无合并恶性疾病者。排除标准:三组受试者(1)合并其他器官部位肿瘤者;(2)合并心、肺、肝、肾等功能不全者;(3)妊娠或晡乳期女性患者。收集三组清晨空腹静脉血,采用自动凝固分析仪、自动化学发光免疫测定分析仪分别对所有患者凝血五项与肿瘤标志物AFP、CEA、CA72-4、CA199、CYFRA21-1以及NSE进行联合检测,确定联合检测的诊断价值。结果:胃癌组中D-D及CEA、CA724、CYFRA21-1水平与胃良性病变组和健康体检组相比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Ⅱ期胃癌患者的血清D-D、CEA、CA72-4、CYFRA21-1水平均显著低于Ⅲ、Ⅳ期胃癌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随着肿瘤分期的延长,胃癌患者血清中的上述指标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进行联合检测可提高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其中D-D+CEA+CA724+CYFRA21-1四项指标联合检测准确性最高。结论:凝血五项中D-二聚体与肿瘤标记物CEA、CA72-4、CYFRA21-1联合检测,能进一步提高胃癌的早期检出率,进而提升确诊率,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