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艺术歌曲的滥觞可以追溯到19世纪初古典音乐时期贝多芬和莫扎特所作的歌曲。但是直到弗朗茨·舒伯特的出现,才为艺术歌曲明确了型式与涵义,并在钢琴伴奏与歌词之间确立了新的平衡。由诗歌,旋律和钢琴伴奏等多个方面共同组成的艺术歌曲,由一名歌者与钢琴伴奏一起演出是其典型的舞台表演形式。我们通常把艺术歌曲和浪漫主义歌剧这些声乐的新形式看作是整个浪漫主义时期的代表。艺术歌曲的词曲,诗歌及钢琴伴奏和再创造等方面表现出来对音乐的最高价值及人文关怀的诉求,表现了其人道人本主义的核心特质。 本文共分三章:第一章,简要介绍舒伯特生平及艺术成就,并分析了钢琴伴奏的定义及其艺术作用;第二章结合《天鹅之歌》的作品背景,通过对《天鹅之歌》的钢琴伴奏进行分析与研究;第三章则通过与与莫扎特、勋伯格和李斯特艺术歌曲的钢琴伴奏风格进行对比,得出舒伯特艺术歌曲钢琴伴奏的特点。 弗朗茨?泽拉菲库斯?彼得?舒伯特(1797-1828),奥地利早期浪漫主义音乐的作曲家,也是古典主义音乐的最后一位伟大的作曲家。短暂的一生中共创作了近600多首艺术歌曲。为歌德、席勒、海涅等诗人的作品撰写了大量歌曲,把音乐与诗歌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并借助音乐实现对诗歌意境的升华,被称为“艺术歌曲之王”。1797年,舒伯特出生在维也纳近郊的音乐世家。七岁时,师从霍尔泽教堂的乐队长迈克尔?霍尔泽,学习音乐。后加入皇家教堂童声合唱团,作曲家安东尼奥?萨列里注意到其音乐天赋并教授他作曲和音乐理论,是对舒伯特相处时间最长影响最深远的老师,舒伯特早期大量的出产歌曲与当时萨列里用多种语言写了大量歌曲有着直接的关系。从1814年开始,舒伯特进入创作的高峰期,1816年成为他命运转折的关键一年。他为歌德的诗歌《魔王》谱曲,并获得资助,于是他全身心的投入到音乐创作中。他后来说道:“我整天都在写,每当我完成一部作品,马上又开始下一部。”1820年,舒伯特的创作风格走向成熟。1823年舒伯特完成了歌曲集《美丽的磨坊女》,这部作品集以及后来的《冬季之旅》作品集,被广泛地认为是舒伯特艺术歌曲作品中的巅峰之作。从1825年~1828年,疾病和贫困一直纠缠着舒伯特,他的作品风格也显得愈发忧郁辛酸。自从1822年起,舒伯特就在和病魔作斗争,最终于1828年在维也纳病逝,卒年31岁。根据他的要求,死后将他安葬在他崇拜了一生的偶像贝多芬的墓旁。 声乐套曲《天鹅之歌》是舒伯特有生之年的最后一部声乐作品,也可谓是舒伯特最后的“绝唱”,也可以称之为集大成之作。是在舒伯特逝世之后,由出版商将这十四首曲目编纂成册,并以“天鹅最后的歌声”来命名,用来比喻作曲家的不朽绝笔,并借此表达对一名伟大艺术家的哀悼。不同于声乐套曲《美丽的磨坊姑娘》和《冬之旅》前后情节的紧密联系与情感的贯穿,这部《天鹅之歌》更多的是在叙述,它没有前面两部声乐套取作品由统一的情节为主轴和一气呵成的表达方式所展现出的连贯性。这14首歌曲可以按照歌词的创作者分为三个部分:其中1~7首以青年诗人雷尔斯塔勃的作品作为歌词,包括《爱的信使》、《战士的预感》、《春天的渴望》、《小夜曲》、《驿站》、《在远方》、《告别》,舒伯特以宽广而抒情的方式展现了雷尔斯塔勃的作品,并精彩的表达了其作品所蕴含的情感内容;8-13首作品的歌词是当时还没有名气的海涅(1797—1856)的作品,包括《阿特拉斯》、《她的身影》、《渔家女》、《城市》、《海边》《幻影》,舒伯特对于海涅的诗歌处理的手法是精简而有戏剧性,仿佛人类的生活,永远存在着变数;最后一首作品的歌曲选用了塞德尔的诗《信鸽》,是舒伯特的典型作品,节奏单一,旋律优美而轻松,也仿佛映衬了这套声乐套曲的名字《天鹅之歌》,在舒伯特最后的日子里依旧醉心于欢乐的歌声。不过这也体现了舒伯特对于不同风格的诗人作品的把握能力和与之相应的作曲风格。 莫扎特的艺术歌曲的钢琴伴奏崇尚简约和自然,弹奏他的艺术歌曲伴奏,要做到把握每一个声音的清晰度与扎实程度。不同于莫扎特,勋伯格不是一位钢琴家,他的艺术歌曲中的钢琴伴奏相对于其他钢琴家所创作的艺术歌曲的钢琴伴奏来说,更具有交响性。而被称作“钢琴之王”的李斯特,他的作品更加注重的是技巧上的灵活性与速度上的伸缩性。他创作的艺术歌曲的钢琴伴奏中的前奏、间奏、尾奏不是简单的连接歌曲的主旋律,更多的表现与补充歌曲的主要情绪,更加注重音乐的生动性与具体性。舒伯特创作的艺术歌曲的钢琴伴奏形式多样,也是第一位将艺术歌曲的钢琴伴奏与歌曲旋律、歌词等视为同等重要的作曲家,在升华了诗词意境的同时,也提高了钢琴伴奏的实际地位。在笔者看来,舒伯特的伴奏不单单是伴奏,更多的是对意境的烘托和补充。他的钢琴伴奏与歌唱融为一体,他给予音乐伴奏的形象,让歌词、旋律、伴奏三者密不可分,从而达到完美的艺术意境。舒伯特利用伴奏织体的改变营造出不同歌曲意境,将音乐和语言融合为一体,开创了多种形式的远关系转调,完美的刻画了歌曲中的人物形象。同时运用大量的八度加厚和弦的共鸣效果,使得音乐色彩变的浓厚,对诗词意境的描绘更加传神。此外,舒伯特的艺术歌曲在曲式结构上突破古典主义形式的限制,曲式结构均和歌曲的诗词相对应,巧妙的运用调式的变化来表达音乐的情绪变化,不再是以衬托歌曲旋律为主,他更多的采用了丰富的织体变换去塑造音乐的形象,使作品更加充满画面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