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代中国乃至世界的建筑师都碰到一个问题,怎么从传统中吸取力量,怎么把本土化、地域化与现代化结合在一起。遗憾的是,当下中国的一些建筑创作经常会步入一个误区:直接把传统的建筑形式和空间套用在现代化的功能建筑之上,造出许多的老百姓称之为的假古董。于此同时,也惊喜的看到,一些非常优秀的建筑师,他们在满足现代功能、材料、美学的同时,非常善于从传统中吸取力量,能神韵的借鉴传统建筑的美和优势,来构筑今天的现代化建筑。这是笔者自学建筑学以来,非常有兴趣探寻的一个问题,即如何从传统中吸取力量,如何把传统精神吸纳到现代化的建筑设计表达之中。笔者在读研究生期间,就对齐康的河南省博物馆,贝聿铭的苏州博物馆以及王澍的象山校区有了一些研究,对他们关于传统建筑现代化的手法深表佩服,也想借这个论文的机会对他们进行一些考察。基于此,笔者提出如下研究问题:(1)为什么世界上许多建筑师都从传统中吸取了力量?(2)传统建筑的魅力在哪里以及影响传统建筑现代化的因素有哪些?(3)三位大师的作品思想渊源是什么,手法有哪些。三位大师各自有什么差别,有什么相同,有什么缺陷?(4)传统建筑现代化表达的原则与手法有哪些?基于上面这四个问题,文章通过四个章节来做出阐释与回答。第二章进行必要的概念阐述,同时通过对日本、印度、欧洲美国以及拉丁美洲等国家与地区建筑作品资料的整理与剖析,来阐述传统的现代化已经成为一个建筑师的追求。第三章通过分析传统建筑的魅力所在,来阐述从传统中吸取力量的必要性。同时分析传统建筑现代化的影响因素。第四章便通过前两章阐述的理论,来对中国当代三项建筑进行分析,这三项建筑分别是:齐康设计的河南省博物馆、贝聿铭设计的苏州博物馆以及王澍设计的中央美院象山校区。本章将从案例分析与比较分析两个方向入手,案例分析主要是论述案例与传统建筑的继承关系、思想渊源;而比较分析则是对三个案例的继承方式进行比较。其次进一步讨论,传统建筑现代化过程中影响因素的解决方式,笔者从三个方面对其进行了分析讨论与总结。三个方面分别为:新旧结构融合、建筑体量消解以及材料的传统倾向,这一内容都融进了比较分析章节。最后评价三项名作社会的社会评价,并由此产生了几点思考,从而为第五章原则与方法的总结提供依据。第五章主要针对第四章提出的方法进一步进行阐述,并同时总结传统建筑现代化的三项原则与八种手法。三项原则分别为:可识别性原则、可行性原则以及系统性原则。九种手法分别为:群体概念处理、院落母题转化、外在形体抽象、结构逻辑同构、材料技术更新、细节符号转化、传统技艺沿袭、恢复舒适体量。笔者期待,本论文的研究可以提供一个比较定性与定量的分析结论。同时,也希望在论文中提出的从传统中吸取力量的三项原则与8种方法可以为建筑相关从业者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