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十世纪中期以来,随着人口、农业的发展,焉耆盆地内灌区面积不断增加,并大量引用地表水进行灌溉,对灌区生态安全造成威胁。2000年前后,人们开始认识到合理利用水资源的重要性,高效节水措施逐渐在农业灌溉推广开来。灌溉水源由此前单一使用地表水转变为采用地表水、地下水联合进行灌溉,井灌的比例正越来越高;同时,灌溉方式由单一地面灌改为地面灌、滴灌相结合,漫灌耕地的面积逐渐减少。2012年,“国务院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出台,该意见意在通过严格控制用水总量、全面提高用水效率、严格控制入河湖排污总量来解决水资源短缺、水污染严重、水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在该意见控制下,灌区地表引水量开始减少。针对焉耆在以上两种新的背景下引起地下水位逐年下降,地下水资源不断减少这一问题,选择焉耆县下五号渠村作为典型试验区,通过野外调查、统计分析及实时监测等方法了解试验区地下水埋深变化并对其水资源现状做出评价。运用Processing Modflow(PMWIN)数值模拟软件对试验区不同来水量、不同节水灌溉率的方案下对地下水埋深造成的影响进行研究,找到满足“最严格用水管理制度”及生态水位埋深的最佳节水灌溉规模。通过研究分析,得到以下结论:(1)随着地下水开采量的增加,试验区地下水位较早年有所下降,截至2013年,试验区地下水埋深基本为2.5~3.5m。(2)通过研究试验区地下水埋深与植被多样性、土壤盐碱化及潜水蒸发量之间的关系,并综合考虑博斯腾湖生态控制水位,确定试验区适宜的埋深区间应为3.0~4.5m,并以埋深>4.5m的面积小于总面积的15%作为方案模拟中合理地下水埋深的限制条件。(3)以2013年为现状年,基于PMWIN建立试验区地下水数值模型,利用此模型对四个不同地表引水量、不同节水灌溉率的方案进行模拟,获取不同方案下试验区水均衡及水位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方案四条件下,即当地表引水量为350.00×104m3、地下水开采量131.68×104m3,在保持试验区现有责任田4800亩不变的基础上,退耕30%非责任田,节水率75%时,为试验区最适宜灌溉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