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改革创新的不断深入,城乡二元制结构的进一步打破,基层社会治理土壤发生了巨大变化。传统的社会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社会转型的发展需要。当前,我国基层治理模式正逐渐由“社会管理”向“社区治理”转变。社区作为社会的窗口和基础单元,是提升社会治理能力的最基础模块。社区治理的内涵愈加丰富,治理主体更加多元。主体的多样性意味着社区治理已不仅仅局限于基层政府,也需要社区多元主体的角色互动与治理参与。社会工作依托政府购买服务项目参与社区原生系统的运转和维持,对于维持社区稳定、促进居民适应、提升社区治理水平、推动社区治理现代化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基于结构功能主义的理论视角,结合当前我国社区治理中的主要问题及社工介入的现实困境,选取合肥市D社区为田野点,通过观察D社区的治理困境与冲突隐患,对比引入专业社工后社区发生的一系列治理现状改善,抽茧剥丝,得出社工在社区治理体系中扮演着如资源链接者、政策影响者等角色身份,发挥缓解社区冲突的重要作用。笔者通过分析总结D社区的成功经验并进一步提炼升华,认为社工参与社区治理应当立足稳定秩序为其基本方向,通过聚焦社区冲突事件、保障社区特殊群体、提升居民自治水平等层面来推动社区的结构稳定和有序运转。而对于社区功能的恢复和改善,结合AGIL四个功能条件的满足,笔者认为社工的介入路径主要有:1.适应功能的路径:明确社工自身角色;2.目标达成的路径:运用专业方法;3.潜在模式维系的路径:社工价值观的正向传导;4.整合功能的路径:核心主导与多元共治等四个主要途径来协调社区功能的发挥,实现社区整合发展。本文从结构功能主义视阈研究社会工作参与社区治理的介入路径,关注了社区共同体的整合协调性与要素主体的能动创造性。强调稳定对社区结构的重要意义,与当前我国倡导的和谐社区建设相一致,有利于推动社会工作融入社区发展,加快社会工作的本土化进程。其次,围绕发挥社区保障功能与提升居民的主体意识,有利于进一步加强居民适应,增进社区整合,推动社区治理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