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临床上对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方式-无创正压通气(NIPPV)的应用和效果,来为急性加重期的患者寻找有效的治疗方法提供借鉴和参考。方法:选取2014年4月至2015年1月期间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治的8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患者。我们将其分组作为我们的观察对象,对于这两个组的患者给予抗炎、平喘、缓解痉挛、祛痰等治疗。同时给予治疗组患者BiPAP Symchrony呼吸机,经口鼻面罩进行无创通气治疗;对照组给予鼻导管低流量通气。观察比较:两组患者通气前及通气后48h通气治疗结束时的临床症状、心率(HR)、呼吸频率(RR)、SaO2、PaCO2、PaO2、pH的变化以及平均住院天数、不良反应等。结果:治疗组治疗48h后与治疗前比较:患者症状明显改善;RR(t=39.39,P<0.05),HR(t=39.83,P<0.05),SaO2(t=﹣28.12,P<0.05),PH(t=﹣11.71,P<0.05),PaO2(t=﹣20.69,P<0.05),PaCO2(t=24.08,P<0.05),差异较明显,因此上述结论具有统计学意义。而对照组经过48h的治疗以后,其患者的症状与治疗之前相比皆有明显的好转。RR(t=28.49,P<0.05),HR(t=29.12,P<0.05),SaO2(t=﹣19.39,P<0.05),PH(t=﹣10.91,P<0.05),PaO2(t=﹣17.62,P<0.05),PaCO2(t=18.92,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48h后比较:患者症状明显改善,SaO2(t=12.39,P<0.05),PaO2(t=5.69,P<0.05)和PaCO2(t=﹣10.96,P<0.05),因RR、HR及PH分布非正态性,故选用非参数检验,RR(Z=﹣5.79,P<0.05),HR(Z=﹣5.91,P<0.05)及PH(Z=﹣5.31,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的平均住院天数(11.4±3.5)d,明显比对照组(19.6±4.1)d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达90.0%显著高于对照组57.50%(P<0.05)。结论:NIPPV这种方法在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患者治疗效果更加明显,可以快速增加患者的血氧分压和改善二氧化碳潴留,缩短住院天数,但在使用过程中注意预防并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总体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