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对户籍的限制不断放开,大批外来人口涌入城市,成为城市劳动力的主要组成部分。庞大的流动人口在为城市经济发展做出贡献的同时,也为地方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基本公共服务提出了新的问题。新时期,加快发展中小城市,增强中小城市对流动人口的吸引力,引导农业转移人口合理分布,是我国优化城镇化布局的主攻方向。因此,本文以区域差异性为视角对东北地区中小城市的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进行研究,全面考察东北地区中小城市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水平的地区差异,以及流动人口规模对地方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影响,有助于加深对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理解,为建立流动人口需求导向的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本论文运用文献研究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分析和研究中小城市流动人口规模对公共服务供给产生的影响。首先,以公共产品理论和推拉理论为视角,分析并构建研究框架,提出研究假设。其次,选择基础教育、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公共文化四项最为主要的基本公共服务为一级指标,构建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水平的测度指标体系,探索东北地区中小城市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区域差异。结果发现:东北地区中小城市六年间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整体下降,供给存在地区差异,省际间的相对差异逐渐减小,基本公共服务产出效果较差。再次,利用户籍制度的“身份甄别”功能,将基本公共服务划分为两大类:受户籍“区隔”的基本公共服务和不受户籍“区隔”的基本公共服务。对人口结构和不同类型的基本公共服务数据建立统计分析模型,进行面板数据回归分析,揭示外来人口规模对地方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影响。结果发现,户籍制度在基础教育和社会保障方面仍存在对流动人口的歧视性分配,现阶段的基础教育和社会保障服务水平难以满足城市实际常住人口的真实需求;但户籍难以对医疗卫生和公共文化两类服务起到阻碍作用,城市常住人口规模的增加会提高政府对医疗卫生和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水平。最后,从人口流动视角出发,分析东北地区中小城市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存在问题及原因,并从户籍制度改革、财政投入、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创新诉求表达和管理机制方面提出可行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