蕲蛇不同有效部位对RA大鼠抗炎作用及机制研究

来源 :浙江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ar_flysk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明确蕲蛇不同有效部位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A)大鼠模型的抗炎作用,并初步阐明其抗炎作用机制,为进一步分离纯化蕲蛇的有效成分打下基础,也为临床应用蕲蛇治疗RA提供实验依据。  方法:以Wistar大鼠为实验对象,采用Freund’s完全佐剂诱导法建立佐剂性关节炎(AA)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蕲蛇部位1(分子量≥14000道尔顿)高、中、低剂量组,蕲蛇部位2(分子量<14000道尔顿)高、中、低剂量组,西药(美洛昔康)组共8组,另设正常组。分组灌胃给药,观察大鼠一般情况、局部关节病变情况(关节肿胀度、多发性关节炎指数),治疗3周后,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IL-1β、TNF-α、IL-17水平,病理切片观察大鼠踝关节组织病理改变。  结果:①给药3周后,蕲蛇部位1和蕲蛇部位2高、中剂量组大鼠体重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②模型组关节肿胀度、多发性关节炎指数评分与正常组比较显著升高(P﹤0.01),给药3周后,蕲蛇部位1高剂量组和部位2高、中剂量组大鼠右后足、左后足关节肿胀率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蕲蛇部位1和部位2的高、中剂量组大鼠多发性关节炎指数评分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P﹤0.05),其中高剂量组优于中剂量组。③模型组血清IL-1β、TNF-α、IL-17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P﹤0.01),蕲蛇部位1高剂量组和部位2高剂量组大鼠血清IL-1β水平较模型组降低(P﹤0.05,P﹤0.01);蕲蛇部位1和部位2的高、中剂量组大鼠血清TNF-α、IL-17水平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P﹤0.01),并呈一定的量效关系。④大鼠踝关节病理切片显示:和模型组相比,蕲蛇两个有效部位高、中剂量组能减轻滑膜细胞变性、增生,炎性细胞浸润,肉芽组织形成,软骨破坏等,但效果不及西药组。  结论:蕲蛇两个有效部位通过下调血清中 IL-1β、TNF-α、IL-17水平,从而直接或间接阻抑由它们介导的关节炎症,发挥抗炎效应,改善关节滑膜炎症,减轻关节肿胀度和多发性关节炎指数。蕲蛇的两个有效部位都有效,其中蕲蛇部位2(分子量<14000道尔顿)略优于蕲蛇部位1(分子量≥14000道尔顿)。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