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希腊是中国在“一带一路”倡议合作中非常重要的国家,希腊与中国在双边贸易上一直保持着紧密的联系。近年来,希腊对中国的进出口贸易发展迅速,促进了希腊经济的发展。据欧盟统计局统计,2017年全年,希腊与中国的双边货物贸易额达36.1亿美元,增长1.4%。从出口看,2017年,希腊对中国出口为5.4亿美元,增长47.9%;从进口看,2017年希腊自中国进口 30.7亿美元,下降3.9%,下降1.1个百分点。2017年全年希腊从中国的进口额减少,希腊贸易赤字下降10.5%,为25.4亿美元。希腊与中国双边贸易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希腊的贸易赤字近年也有所改善。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分析了希腊对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本文的结构安排如下:首先,根据2005-2017年希腊与中国的对外贸易数据分析希腊与中国双边贸易的现状,并运用贸易竞争力指数说明希腊与中国进出口贸易的变动趋势,重点说明2017年希中双边贸易的规模和结构变动以及希腊的贸易平衡问题。同时分析希腊与中国贸易中存在的问题,如地理距离、中国复杂的市场环境、希中文化差异、希腊国内频繁的罢工、希腊公司的抗风险能力、有关知识产权的保护差异等。本文认为希腊和中国贸易的商品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希中贸易有很大的开展空间。虽然希腊不是一个工业国,与中国相比,希腊工业指数低,但是希腊与中国的产业有明显的互补性,表现在具体的行业上,希腊具有比较优势的造船、运输、旅游,大理石等行业对中国出口较为旺盛,中国则在工业制成品、杂项制品上具有比较优势,中国对希腊出口了大量资本、技术密集型工业制成品,如机械和运输设备、化学化工产品等。其次,本文分析了影响希腊对中国进出口贸易的因素。本文认为地理距离、文化差异、经济、商业习惯、法律都会影响希腊与中国对外贸易的开展,并着重分析希腊债务危机对希腊与中国双边贸易的影响,具体地通过1995至2015年希腊的进出口贸易数据分析了希腊进出口总值、希中双边进出口贸易规模、贸易商品结构以及希中贸易平衡的动态演变,之后,本文着重对2000至2017年希中双边贸易商品结构进行分析,选取了进口累计值、出口累计值占希中双边贸易较大份额的商品,对其年度变化进行分析。另外,本文还分析了债务危机和“一带一路”倡议对希中贸易的影响,本文认为债务危机对希中双边贸易进口的影响大于出口,应对债务危机应主要从出口着手。最后,运用SWOT分析法分析债务危机后希腊发展希中贸易的优势、劣势、存在机会和潜在威胁。权衡“一带一路”倡议下希腊与中国开展贸易的利弊,探讨危机后两国的贸易合作前景,并提出新倡议下希中贸易的发展可以注重以下方面,即加强双边政治联系与政策沟通、发挥地理优势展开双边海洋合作、吸引中国投资带动贸易发展、发挥优势产业,实现贸易互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