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运用认知语言学理论重点考察假设复句在行、知、言三域中的分布,结合语法、语用、语义相关理论,探索划分假设复句三域的显性及隐性标准。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支持“知域中理解的假设复句”的理论,有一些是建立在言域理论基础之上的,因此笔者在架构文章的时候将二者的顺序进行了调整。考虑到学界谈到三者时通常以行、知、言为序,我们在论文题目中仍采用学界通行提法。第一章依据以往对三域的界定,对行域义进行了基本的阐释。一般认为行域义是语言单位的基本义,我们根据利奇七种意义划分的理论,为假设复句找到了两条基本的理性意义,即虚拟性和因果关系。并通过大量例句的考察与分析找出了行域中理解的假设复句具备的基本特征:假设条件在前,推论结果在后;有真假之分,适从方向是句子适从现实;结论具有可实现性;语里关系是单纯的因果关系。言域义和知域义都是从行域义中引申出来的,因此必然既与行域义存在相似性也存在着差异。循着这样思路,我们从假设复句的三个组成要素出发,考察这两个概念域中的假设复句存在着哪些特殊性。例如,假设复句内部的前后分句在行域中理解时,表达的是一种假设推论的因果关系,而在知域、言域中是否有所改变;前分句作为主句实现的条件是否永远具有出现和不出现两种性质;与之类似的主句的结论是否会一直以前分句为条件等。这是我们在第二、三章中要解决的问题。通过论证,我们发现言域中理解的假设复句多数情况下具有特殊的语用效果,以“如果说”引导的假设复句为例,这类假设复句的特殊语用功能表现在首先由于这种句式可以容纳对比、比喻等修辞手法,因而使句子产生特殊的效果;其次“说”的传信义使句子具有一定的主观性,为结论做一定的保留。从语里关系的角度切入研究知域中理解的假设复句,这类句子也存在着特殊的作用和效果,以反事实假设复句为例,它往往会融入说话人强烈的主观情感,将该条件视为唯一条件进行强调。能愿动词与假设复句共现的频率很高,在判断假设复句的概念域分布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可以认为是假设复句的显性标准。我们运用马庆株先生关于能愿动词的研究理论,考察不同类别能愿动词在假设复句三域中的分布情况。当然,三域的界限并不是截然分明的,总是存在着一些交叉的情况,以往的学者也认识到了这一点,并做了相关说明。假设复句的三域也存在着类似的交叉现象,在最后一章,我们对这些情况做了整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