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交通及其管理已经成为一个国家和地区关键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随着人口总量的增长、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科技的发展进步,日益成为一个极其复杂的社会子系统。现代的交通管理,既需要有相应的法律法规作为根本依据和保障,同时也需要在行政、教育和技术等方面出台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在我国,目前交通管理的职能由公安部门履行,在公安部下设了交通管理局,全国公安机关的交通管理职责包括拟定道路交通管理政策、依法查处道路交通违法行为,预防和处理交通事故、维护道路交通秩序、机动车登记和驾驶人考试,以及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等。根据公安部交通管理局的权威统计,2013-2017年间,我国每年的机动车新增数量由2486万辆增长至3352万辆;截至2017年底,我国的机动车保有量已经达到了 3.1亿辆,其中汽车为2.17亿辆;机动车驾驶人为3.85亿,其中汽车驾驶人为3.42亿。这意味着,当前及未来的公安交通管理形势是非常严峻的,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以及专门的系统分析与研究,才能够更好地迎接挑战和解决问题。本文以鞍山公安交警部门的交通管理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鞍山市公安交通管理的现状与问题分析,并在借鉴其他城市经验的基础之上,综合鞍山市城市交通发展的特点,以及鞍山市对城市交通管理方面所进行的探索,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建议,从而为鞍山市公安交通管理能力建设提供了有益思路。为此,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与结构安排如下:一是公安交通管理的核心概念与理论基础。这部分主要对交通管理及其对象和原则进行界定,并就本文研究所涉及和依据的公共产品理论、治理理论和新公共服务理论进行梳理;二是鞍山市公安交通管理的现状与问题分析,基于公安交通管理的主体、客体、原则和内容,重点对鞍山市当前公安交通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具体包括规划、重点路段、静态交通、综合整治和设施等七个方面;三是国内其他城市的公安交通管理经验借鉴,主要结合笔者的调研情况,对广东、河南、黑龙江、河北四个省份的五座城市的相关经验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其中除深圳为样板城市外,其他城市均为中等城市;四是提升鞍山市公安交通管理水平的对策建议,主要从综合治理、法制建设、慢行交通、执法管理和智能交通等五个方面进行了总结。本文研究可能的创新之处主要在于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运用公共产品与社会治理理论,对鞍山市公安交通管理的现状与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使得对问题的把握更为精准和透彻。结合笔者所从在的工作岗位来看,日常工作中虽然对于一些实际存在的问题比较熟悉,但是无论是笔者自身还是相关的调查研究,都没有能够很好地从公共服务供给和社会治理的角度,把相关的问题进行详细而又深入的梳理与分析。二是本文研究提供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对策框架。基于对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分析与把握,本文研究最终提出的对策建议实际上形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框架,包括工作机制、法律制度、管理理念、执法管理和智能科技等五个方面的对策,实际上是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与现实的可能性,形成的依次递进的关系。这不仅是本文针对研究主题进行深入研究的结果,同时也是对相关的实践经验进行科学总结所形成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