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葫芦脲为主体的超分子化学近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目前已成为超分子化学中最为活跃的研究领域之一,许多无荧光或弱荧光物种采用传统的荧光分析方法无法实现荧光测定,因此使之在药代动力学监测和痕量环境污染物测定方面变得十分困难。近年来,本课题组建立的新型荧光探针体系葫芦脲-异喹啉类药物使许多无荧光的药物建立了高灵敏度的分析方法。本论文旨在借助这一新型荧光探针体系,采用荧光光谱法、核磁共振波谱法、密度泛函理论等手段从实验和理论两个方面研究了某些药物及环境污染物与葫芦脲主-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确立了这一探针体系与目标分析物的作用机理,建立了无荧光药物和无荧光环境污染物的荧光探针新方法。另外,本论文还采用自制的新型手性固定性成功的拆分了19种手性化合物。 1、综述了葫芦脲的合成、结构特点及在分子开关、分子识别、药物分析方面的研究进展,介绍了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手性化合物的进展,提出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2、通过荧光分光光度法研究了没有荧光药物克伦特罗对葫芦脲[7]-巴马汀荧光探针体系的荧光猝灭作用。在0.011–4.2μg mL–1浓度范围内药物克伦特罗的浓度与其荧光发射信号的变化值ΔF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是0.9997,最低检测限为0.004μg mL–1。这种方法已成功应用于猪肉组织中的克伦特罗残留的定量分析,回收率为96.05%–97.21%。另外通过荧光滴定法、核磁共振波谱法和分子模型计算,研究了克伦特罗和巴马汀对葫芦脲[7]空腔的竞争反应和超分子作用机理。 3、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在水溶液中不具有荧光,因此无法采用直接荧光法测定其含量。在酸性介质和室温条件下,巴马汀能与葫芦脲[7]能生成稳定的包合物且包合物的荧光显著增强。随着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的加入,葫芦脲[7]-巴马汀包合物的荧光强度逐渐减弱。基于这个超分子包合物的荧光强度的显著猝灭,建立了一种测定水溶液中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的高灵敏度和高选择性荧光分析法。在0.070–18μg mL1浓度范围内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的浓度与葫芦脲[7]-巴马汀包合物的荧光猝灭值ΔF之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最低检测限为0.023μg mL1。另外实验测定了主客体的表的定量和定性的分析方法。其浓度范围在0.070–18μg mL?1之内的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与葫芦脲观结合常数,并且通过荧光测定法、核磁共振和分子模型计算,研究了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和巴马汀对葫芦脲[7]空腔的竞争反应和超分子作用机理。 4、通过采用自制的 D-苯甘氨酸键合硅胶手性固定相,在高效液相色谱上,采用90:10的正己烷-异丙醇为流动相的正相色谱条件,与80:20的乙腈-水(含有pH=4.2的0.1%的三乙胺-乙酸缓冲溶液)为流动相的反相色谱条件,对19种手性药物进行了拆分。实验结果表明:此色谱固定相正相反相色谱条件具有很好的互补性。对于所测定的手性药物,在正相色谱条件下得不到拆分的手性药物在反相色谱条件下能得到较好的拆分,而在反相色谱条件下不能拆分的手性药物在正相色谱条件下可以得到很好的手性拆分。对多数手性药物都获得了很好的拆分,是一种具有良好手性拆分能力的手性色谱固定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