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
描述护士遭受医院工作场所暴力的情况,探讨医院工作场所暴力发生的影响因素,以及医院工作场所暴力对护士工作压力和心理健康的影响。
研究方法:
采用描述性相关性研究的设计方法,运用整群抽样的方法,调查了深圳市2家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至少临床工作1年的护士946名。主要测量工具包括:医院工作场所暴力调查表、护士工作压力量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特质应对方式量表(TCSQ)。调查内容包括:医院工作场所暴力发生的情况、护士工作压力水平、护士心理健康水平、护士对生活工作事件的应对方式。运用SPSS12.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研究结果:
1.医院工作场所暴力的总体情况
(1)医院工作场所暴力总体发生率为55.0%,其中心理暴力为54.4%、身体暴力为13.2%、性暴力为7.3%。
(2)不同科室医院工作场所暴力发生率不同,其中以儿科最高(94.6%),其他依次为门急诊(76.6%)、ICU(71.8%)、外科(64.2%)、妇产科(54.4%)、五官/皮肤科(38.6%)、内科(37.5%)和康复/体检科(31.4%);医院工作场所暴力可发生在各个工作班次,以夜班居多(69.1%),其次是白班(48.2%)、中午班(28.4%)和交接班(7.3%),主要发生地点在病房(79.0%)、护士站(47.4%)、治疗室(21.0%)等;医院工作场所暴力多发生在护理人员为病人护理过程中(主要包括为病人做侵入性护理工作,让病人交费、转床、整理个人物品,为病人办理出院、做健康教育)。
(3)护士认为医院工作场所暴力发生的原因主要有传媒的负面导向(81.2%)、患者病情无好转(67.8%)、患者的要求未能得到满足(64.7%)、患者(或探视者)候诊时间长(52.0%)等。
(4)护士对医院工作场所暴力的主要应对措施包括与对方讲道理(71.0%)、求助上级与同事(55.9%)、委曲求全或躲避(43.2%)、不理睬(37.6%)、报警(20.9%)等;医院暴力发生后多数护理人员的情感支持主要来自同事(76.2%)、家人/亲属(50.1%)和朋友(36.7%)以及网络倾诉对象(11.3%)。
(5)曾遭受医院工作场所暴力的护理人员中,70.8%表示不愿与患者或家属多接触,66.6%做宣教工作感觉压力很大,59.5%做侵入性护理工作时感觉压力大,57.0%担心出现护理差错事故,52.4%独立值班感觉压力大,50.7%工作时感觉注意力不集中;在专业态度方面,主要表现为工作热情下降(77.2%)、想休假(59.3%)、想转岗(52.8%)、想离职(46.8%)、想转科(33.2%)等;身体健康方面,主要感到食欲差(68.7%)和头痛(59.7%),其它还包括心前区疼痛(31.7%)、血压升高(19.4%)、胃痛(19.2%)等。
2.医院工作场所暴力主要影响因素包括护龄、性别、学历、应对方式等。护龄长的护士遭受医院暴力的风险是护龄短的护士的0.924倍;男护士遭受医院暴力风险是女护士的4.102倍;学历高的护士遭受医院暴力的风险是学历低的护士的0.655倍;积极应对护士遭受医院暴力的风险是消极应对护士的0.951倍。
3.遭受医院暴力组护士的工作压力水平较未遭受医院暴力组的护士高(P<0.01),其心理健康水平也较未遭受医院暴力组的护士低(P<0.01);护士遭受医院暴力的发生频次越多,其工作压力水平越高,心理健康水平越低(P<0.05)。
4.仅遭受心理暴力组护士的工作压力较曾遭受心理、身体和/或性暴力组护士的低,其心理健康水平相对较好;曾遭受心理+身体+性暴力组护士的工作压力明显高于其它组(即心理暴力组、心理+性暴力组、心理+身体暴力组)护士,其心理健康水平明显低于其它组护士(P<0.01)。
研究结论:
1.医院工作场所暴力的总体情况(1)目前护士遭受医院工作场所暴力的总体发生率仍较高,为55.0%,其中心理暴力为54.4%、身体暴力为13.2%、性暴力为7.3%。
(2)医院科室中儿科、门急诊、ICU、外科是医院工作场所暴力的多发科室;医院暴力可发生在各个工作班次,以夜班居多,其次是白班、中午班和交班后;主要发生地点在病房、护士站、治疗室等;医院暴力多发生在护理人员为病人护理过程中(主要包括为病人做侵入性护理工作,让病人交费、转床、整理个人物品,为病人办理出院、做健康教育等)。
(3)护士认为医院暴力发生的原因主要有传媒的负面导向、患者病情无好转、患者的要求未能得到满足、患者(或探视者)候诊时间长等。
(4)护士对医院暴力的主要应对措施包括与对方讲道理、求助上级与同事、委曲求全或躲避、不理睬、报警等,暴力发生后多数护理人员的情感支持来源主要来自同事、家人/亲属和朋友等。
(5)医院工作场所暴力增加了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使其工作热情下降,并产生离职意愿;医院工作场所暴力使护理人员的身体健康受损。
2.医院工作场所暴力主要影响因素包括护龄、性别、学历,积极应对等。男护士遭受医院暴力的风险较女护士大:护龄长、学历高以及对工作生活事件常采用积极应对方式的护士遭受医院暴力的风险较其它护士小。
3.遭受医院暴力组护士的工作压力较未遭受医院暴力组的护士高,其心理健康水平较未遭受医院暴力组的护士低;医院工作场所的暴力发生频次越多,护士工作压力水平越高、其心理健康水平越低。
4.仅遭受心理暴力护士的工作压力较曾遭受心理、身体和/或性暴力护士的低,其心理健康水平相对较好;曾遭受心理、身体和性暴力护士的工作压力明显高于其它护士,其心理健康水平明显低于其它护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