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从2005年7月21日新一轮人民币汇改以来,人民币主要是以单边升值为主,从1美元兑换8.11元人民币起步,到2013年年底,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为6.0969,累计升值幅度达到33%。人民币不仅在升值,其波动区间也一步步被放宽。与此同时,我国的贸易顺差并没有像理论预期的那样有所减少,反而进入了大规模高增长阶段,我国出现了所谓的“汇率不相关现象”。要研究“汇率不相关现象”,就不可避免地要研究汇率传递效应,而目前很少有文献聚焦于2005年汇改以后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出口价格的影响。本文在国内外学者研究的基础上,全面分析了2005年汇改以后人民币汇率变动对中国出口价格的影响。文章首先建立了分析汇率传递的一般理论框架,阐述理论模型背后的微观机制,并在此基础上得到可用于实证检验的计量方程。然后通过对大量原始海关数据的处理,构造出总体和HS分类的出口价格指数,并分别用时间序列模型和面板数据模型进行详细的实证检验。时间序列模型的结果表明:第一,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上升1%,总体出口价格上升0.178%,说明存在着汇率传递不完全现象;第二,汇率波动率的上升一般会导致出口价格的下降,但是下降的幅度很小,其中的原因可能是目前人民币的波动性还很小,不足以对出口厂商的定价产生大的影响;第三,从HS细分行业看,人民币汇率的变动对不同行业的影响有较大差异,既有不完全传递,又有逆传递和过度传递,笔者对几个有代表性的行业进行了更细致的分析。面板数据模型的结果表明:第一,面板数据模型显示采用混合回归和个体固定效应回归结果类似,说明人民币汇率变动对不同行业的影响没有那么大的差异,这和之前时间序列模型的结论有出入;第二,面板数据模型显示人民币汇率变动和生产成本变动对出口价格的影响有滞后,当期及滞后一期的系数均显著,这是时间序列模型没有得到的结论,也进一步说明了面板数据模型能够提供更加丰富的信息;第三,在控制了滞后项和年度固定效应后,面板数据模型得到的结果和基准模型相比是类似的,加强了本文研究的稳健性。最后,本文在理论和实证分析结果的基础上,针对我国的现实特点,提出了一定的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