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随着航天科技的飞速发展,其电子系统对高性能集成电路的需求日益增长。提升集成电路的性能主要有两种技术发展路线,一是延续摩尔定律,继续减小晶体管的特征尺寸;另外是采用新兴的三维(3D)堆叠集成工艺。然而,晶体管特征尺寸的减小降低了工作电压和节点电容,导致发生单粒子效应的临界电荷减小;同时,敏感节点间距的减小使电荷共享效应变得更加显著;3D器件相比于传统的平面工艺器件具有多层敏感区,不同器件层之间的辐照
【机 构】
: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
【出 处】
: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航天科技的飞速发展,其电子系统对高性能集成电路的需求日益增长。提升集成电路的性能主要有两种技术发展路线,一是延续摩尔定律,继续减小晶体管的特征尺寸;另外是采用新兴的三维(3D)堆叠集成工艺。然而,晶体管特征尺寸的减小降低了工作电压和节点电容,导致发生单粒子效应的临界电荷减小;同时,敏感节点间距的减小使电荷共享效应变得更加显著;3D器件相比于传统的平面工艺器件具有多层敏感区,不同器件层之间的辐照效应可能存在很大区别;这些因素导致先进工艺器件中的辐射响应更加复杂。因此,开展高性能器件的辐照效应机理研究对于研制抗辐射加固器件和性能评估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别针对一款具有双层堆叠结构的90 nm体硅工艺3D SRAM,一款22nm FDSOI工艺的瞬态脉冲表征电路,以及一款65 nm体硅工艺的抗辐射加固SRAM,开展了地面加速器模拟实验。同时,还采用GEANT4仿真工具计算了重离子的电离径迹分布,并通过SPICE仿真工具研究了重离子在电路中引起的辐射响应规律,基于仿真对实验结果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讨论。主要的研究结果如下:(1)质子的直接电离和间接电离两种机制使3D SRAM不同器件层上的单粒子翻转截面出现显著差异。5.5 Me V的质子在器件下层的有源区具有最高的LET,因此其主要通过直接电离引起单粒子翻转;其他情况下,质子则通过核反应产生次级粒子的间接电离引起单粒子翻转;直接电离的翻转截面比间接电离的大约高2~3个数量级。(2)重离子的种类、射程和LET都会对3D SRAM的单粒子翻转截面产生显著影响。在相近的LET条件下,高能重离子引起的翻转截面大约是中能重离子的3倍,这归因于高能重离子所产生的电离径迹分布范围更广;而重离子的射程决定了3D器件中受到重离子影响的器件层数量,当重离子无法到达器件下层时,总翻转截面会明显降低。这表明了针对纳米级3D器件开展辐照效应研究和评估时必须同时考虑离子的种类、射程以及LET的影响。(3)纳米级器件中的脉冲猝灭效应对单粒子瞬态的产生与传输具有显著影响。与较低LET的84Kr离子相比,高LET的181Ta离子引起的瞬态脉冲宽度较小;然而,GEANT4的仿真结果表明,181Ta离子产生的离化电荷浓度和径迹半径都高于84Kr离子的;表明181Ta离子能引起更严重的电荷共享效应;利用电路级的脉冲注入仿真方法研究了纳米级器件中电荷共享效应对瞬态脉冲宽度产生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电荷共享效应可以引起脉冲猝灭效应,从而显著减小了瞬态脉冲的宽度。(4)利用双DICE单元交错布局与EDAC校验码两种加固方法可以显著提升纳米级器件的抗辐射能力。由于双DICE单元交错布局的加固效果取决于敏感节点对在版图中的最小间距,在设计过程中需要对敏感节点对进行充分隔离,以使双DICE单元交错设计取得最大效益;而EDAC码的加固效果与字节内的多位翻转有关,在高LET的重离子辐照中,多位翻转在单粒子翻转中占据主导地位,导致EDAC码的加固效果大大降低;双DICE单元交错布局和EDAC码分别在单元级和电路级抑制了单粒子翻转的发生,将这两种加固措施结合使用可以使器件获得卓越的抗辐射能力。本文给出了3D SRAM与瞬态脉冲表征电路的单粒子效应实验结果,并深入探讨了器件辐射响应的影响因素和物理机理。此外,还表征了抗辐射加固技术在纳米级器件中的有效性。基于实验和仿真结果探讨了加固技术的失效原因,并提出了改进建议。这些研究结果为先进工艺器件的抗辐射加固设计提供了必要的数据支撑和理论指导。
其他文献
随着现代重离子加速器的发展,强流高能量成为其追求的主要目标,这对超导加速器磁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强流重离子加速器装置HIAF(High Intensity heavy ion Accelerator Facility)是由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承建的下一代强流重离子加速装置,HFRS(High energy FRagment Separator)是其中一段用于离子碎片分析的放射性束流线,设计磁刚度达
高功率耦合器是粒子加速器高频系统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高频系统中相对脆弱的部件。在高功率耦合器正式上线使用前,为检验和提高其运行稳定性,需要对其进行离线锻炼。针对大型加速器而言,对大批量耦合器进行常规的离线锻炼需要为其配备大量高功率微波源,而这往往意味着难以承受的巨大经济成本。为了以尽量小的经济代价完成对大量耦合器的有效锻炼,需要降低离线锻炼系统对功率源输出功率的需求与此同时需要保证锻炼的
为了探究电解锰渣堆存陈化过程对其重金属赋存形态及环境风险演化的影响规律,采用XRF、XRD和SEM等微观试验对比分析了新鲜与陈化电解锰渣的易溶盐含量、化学成分、微观形貌和相变组成等微观特性差异。此外,基于批次浸出试验和改进BCR顺序提取法评估了新陈电解锰渣中重金属和氨氮的环境风险。研究结果表明,在堆存陈化过程中,电解锰渣的微观结构呈松散演化,易溶盐含量降低,酸溶态和可还原态重金属占比逐渐减少。因此
重离子加速器的发展方向是不断地追求高流强、高能量。强流重离子加速器装置(HIAF)是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承接的十二五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增强器BRing是HIAF装置最核心的系统之一,用于将i Linac注入的重离子束进行累积、俘获、加速和引出。在重离子加速器运行过程中,动态真空效应和空间电荷效应将造成束流损失,成为限制同步加速器束流流强提高的重要因素。为获得高的流强,增强器BRing采用快脉冲
气溶胶作为生物战剂的主要投放方式,容易引发大规模的毁伤,因此,各个国家越来越重视对它的检测、报警和防御。激光遥测技术能够实现生物气溶胶的防区外侦测,进行初步的目标定位和识别,为降低生物袭击造成的损伤赢得时间。针对生物气溶胶的实时远程侦测问题,首先详细阐述了生物气溶胶激光遥测技术的基本原理,其次从系统平台和识别算法两个方面介绍了研究进展,分析了目前生物气溶胶激光遥测技术存在的关键技术问题,并对未来该
新文科是指对传统文科进行学科重组,实现文科内部以及文科与自然科学学科之间交叉与融合之后形成的文科,其特征主要表现为问题导向、交叉融合、新技术应用和创新性发展。新文科视域下,我们应当以语言文化研究为本,着力培养知识结构实现文文交叉或文理交叉的复合型外语专业人才,大力推进外语学科的跨学科研究,尤其是外语学科与自然科学交叉的外语学术研究。为实现这些目标,我们应着力建设能够对接新文科发展的外语学科师资队伍
极限微纳加工手段直接决定了微纳器件的集成化程度。在10 nm以下的微纳图形加工中,传统光刻技术的分辨率已经难以达到要求。具有高分辨率的直写型微纳加工技术有电子束直写,离子束直写,质子束直写三种直接光刻技术。上述三种直接光刻技术通常因单个粒子沉积的剂量过低,难以达到形成微纳结构所需的剂量,只能通过提高曝光粒子数目来制备微纳结构。多粒子入射会引入入射位置的偏差从而降低分辨率,而利用单个高能重离子曝光或
电解锰行业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是锰渣的处理处置方法,为探索绿色低碳的锰渣无害化处理技术,本研究选取中国5家典型电解锰企业新、旧电解锰渣,通过其理化特性及浸出毒性分析,研究了堆存条件、时间及工艺参数等因素对不同企业锰渣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企业的新、旧锰渣平均质量含水率最大相差均达19%以上,浸出液pH值最高分别相差0.95、1.45,不同企业新鲜锰渣的SiO2和Al2O3平均质量分数最大相差
强流高电荷态离子束流的产生是现代重离子加速器发展的核心技术之一,也是以原子核物理为代表的基础研究所必备的条件。本研究以获得强流难熔高电荷态金属离子束流为目标,提出并研制成功了一种工作于高温状态的新结构金属微型炉;以获得脉冲高电荷态离子束流为目标,提出一种全新的离子阱概念,并通过理论分析、仿真研究及搭建原型样机验证了其可行性。本论文以强流高电荷态离子束产生的新技术、新原理、新装置研究为目标,主要内容
液态铅铋冷却的绕丝定位组件是中国加速器驱动嬗变系统(Ci ADS)次临界反应堆燃料组件的候选型式,研究液态铅铋在绕丝定位棒束内的热工水力特性对Ci ADS次临界反应堆的安全设计具有重要意义。四方程模型通过引入动力和热湍流时间尺度来输运湍流普朗特数(Prt),有望提高液态铅铋的数值传热精度。然而该模型的数值稳定性受限于复杂的壁面边界条件和输运形式。为研究Ci ADS绕丝定位棒束的热工水力特性,对湍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