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红楼梦》的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

来源 :南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44456705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红楼梦》代表了我国小说艺术成就的最高峰。其艺术成就和艺术特色历来是学术界所关注和探讨的焦点。大多数红学家都把《红楼梦》看作是现实主义的古典文学巨著,但也有一部分学者认为《红楼梦》是一部伟大的浪漫主义小说。两种观点虽分析深刻,从某种角度讲均有一定道理,但就《红楼梦》的创作主体而言,都存在着主观和片面之嫌。笔者认为《红楼梦》继承并发展了中国文学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优秀传统,曹雪芹在《红楼梦》中使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互相渗透,完美结合,水乳交融地结合在了一起。   “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这两个词汇虽然来自西方,但时至今日,它们所具有的含义已经远远超过其原始意义。本文分别从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与《红楼梦》的关系谈起,分析了曹雪芹在塑造他的主人公们时,不是只用了“写实”的艺术手法,而且用到了“梦”、“幻”般的“浪漫主义”。在对《红楼梦》的“浪漫主义”艺术特色进行分析时引入了新观念,即将《红楼梦》创作中的诗歌和诗化般的语言归结为是对《红楼梦》“浪漫主义”意境的一种营造。此外,笔者还对《红楼梦》在创作中所使用的隐寓、暗示、伏笔等象征艺术也有所涉及,并将其看作是“浪漫主义”的一种表现方式,这不但没有影响到小说的“真的人”的塑造,而且是更增强了艺术形象的丰富性、生动性和感染力。
其他文献
汉语外来词问题一直是词汇研究中的热点问题,本文的第一章总结了前人在不同的方面取得的成果,也提出了一些学界长期未能达成共识的基本问题。在第二章中本文从自身研究的需要出
学位
本文对“予取”事件认知机制及其句式进行了分析。双宾句是现代汉语的重要结构,本文主要从人类的认知角度对予取义双宾句的结构加以分析。从人类认知外部事物的思维过程来看,交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介词教学是重点和难点之一。本文以“汉语水平词汇语法大纲”中的时空介词为研究对象,描写了时空介词和时空介词结构的语法意义、句法功能和语用意义。针对在
扎拉嘎胡的小说创作以独具草原气息的审美风范、生动鲜明的人物形象,展示了蒙古民族丰富而精彩的生活和豪迈宽厚、坚忍不拔的民族性格,挖掘并构建了蒙古族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
词话作为中国古代诗学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唐宋以来,先辈们不但为我们留下了数万首词作,而且为我们留下了近千万字的词话资料。宋代笔记小说中的词论资料,也是这一笔宝贵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