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CAPM理论有很多假设条件,其中之一就是投资者可以一直以无风险利率借贷。在这些假设条件下的SML线是从y轴上的无风险利率点经过与有效前沿的切点向外延伸的直线,再与各个投资者的无差异曲线相切,可以得到每个投资者的最佳投资比例。但在现实情况中,CAPM的假设条件并不适用,首先是借贷利率不会相同,贷款利率高;其次是市场上的投资者会受到投融资约束,不能以最佳投资比例分配各自财富。Frazzini and Pedersen(2014)主要考察了美国市场的实际情况发现,扁平的CAPM线是以上两种条件的现实结果,表现为随着beta递减的alpha和递减的夏普比率。F&P还研究了全球主要金融市场,发现这种递减规律是普遍存在的现象,于是他们构建BAB因子,证明经过风险调整后的BAB在欧美市场上会取得0.7%的月度超额收益(1965年到2012年)。既然BAB是根据对CAPM假设的修改发现的规律,那么中国市场上是否也存在BAB的超额收益?本文用F&P(2014)的因子构建思路构造中国的BABc因子,探索中国市场的BABc表现,旨在说明中国也存在扁平的CAPM线;中国市场中的BABc因子也能取得超额收益;BABc是被市场定价的因子;BABc与融资指标有关。首先我根据Fama and French(1992,1993)的方法构造SMB和HML因子,根据Carhart(1997)构造MOM因子(分组方法为30%,40%,30%)。根据Frazzini and Pedersen(2014)构建BABc,作为衡量中国市场表现的指标。构建BABc时,采用2002年1月到2014年12月沪深两市A股的日数据,用于根据定义计算滚动时间窗的预期beta、滚动时间窗中所有beta对应的方差、横截面所有股票对应的beta。我以F&P(2014)的基本方法构造出三种适合中国的BAB,分别是第一种用变动的方差加权beta计算出的BABc1、第二种通过以总样本中所有股票计算出的方差为权重构建的不变权重加权beta得到的BABc2、第三种只通过时间序列而不加入横截面所有股票方差的BABc3.用总样本的日度数据得到所有因子后,我以月度为频率进行之后的分析。有了总样本期间的所有因子,对所有因子进行spearman和pearson两种相关检验。所有因子之间的相关系数均小于0.3。说明中国BAB和其他因子之间相关性弱,可以进行下一步研究。然后对BAB因子与其他因子做时间序列检验,看回归所得截距项是否能通过t检验,截距项显著说明BAB在时间序列角度不能被其他因子解释,且BAB被市场定价。对三种中国BAB的时间序列检验结果表明经过四因子调整的BAB截距项均显著,显著的alpha表明市场中有可以被BAB解释的因素,说明我们对BAB的构造和检验是有意义的。经过对BAB的描述统计和基本检验,根据F&P(2014)的做法对构造出的加权beta分组作为与三种BAB的对比。对于每一种BABc,用构建BAB的加权beta作为对比组分组依据,做法是上月的加权beta大小(十组,从低到高)是本月股票的分组编号,对总样本中的所有月份、所有股票均采用这种分组方法,所得结果取等权平均,是表10中每个Panel数据的计算方法。总样本中,中国市场表现出alpha和Sharpe递减的规律,验证F&P(2014)的研究。根据三种做法,十个分组的结果,BABc2(不变权重计算的BAB)不能体现显著的递减规律,中国市场BAB1和BAB3经过四因子调整后的alpha项支持F&P结论——alpha和Sharpe递减是全球市场普遍存在的现象。既然十个对比分组可取得显著超额收益,三种做法得到的BAB均可以在四因子调整后取得显著超额收益,其中BAB3(以时间序列计算)为每月0.8%,可以超过对比组中的同做法组。由于BAB在总样本跨度内取得的超额收益相对对比组并不明显,我根据中国股票市场的大事件时间用子样本重新对BAB和分组之间作对比,旨在得到更准确的结果。三个子样本时期分别为股权分置改革时期(2003年2月到2007年12月);金融危机时期(2008年1月到2010年6月);近期(2010年7月到2014年11月)。对比组依然用之前的做法,但此时每个子样本期内分成五组,和相应时间的BAB1的表现进行对比,结果发现在子样本一即股权分置改革时期,BAB表现说明BAB的分组和构造方法不适合中国的股权分置改革阶段,另一种解释角度是BAB和其对比分组并不适合不成熟的资本市场;在金融危机时期,BAB的表现甚至没有加权beta分组的结果好,BAB的因子调整收益结果甚至是负的,尽管这种结果并不显著,所以根据子样本二的结果,我认为BAB的构造方法并不适合在危机时期作为规避风险使用,是否适用于中国还要看在中国股市成熟的阶段进一步判断;而中国BAB在近期的表现验证了我的假设,即BAB在中国能取得超过加权beta分组的超额收益且中国依然存在BAB现象,表现为BABcl的月度超额收益为1.179%,经过风险因子调整的截距项收益alphal为0.863%,在5%的水平下显著;alpha2收益为0.216%,在10%的水平下显著;alpha3的收益为0.487%,在5%的水平下显著,此时BAB的所有结果均取得比五个对比组更好的收益。从对BAB的子样本进一步分析来看,中国股票市场在不断成熟,中国市场中可以找到取得显著alpha的BAB结果,且这种结果在近期市场表现最明显。既然近期市场的BAB表现出显著的超额收益,BAB是否可以成为影响中国市场定价的因子?接下来我用FM横截面回归的方法对近期子样本数据做BAB风险因子荷载分析,旨在研究BAB是否已经被市场定价。我用三因子和四因子加上中国市场的BAB因子进行分析,发现经过三因子和四因子调整后,近期子样本中的BAB可以取得显著的系数,且也可以通过经过异方差调整后的t检验。显著的系数说明市场中的BAB因子可以被定价,尽管如此,BAB是否能作为一个新的因子加入之后的研究本文认为还有值得进一步思考和分析之处。既然BAB在构建之初其定义就与融资因素有关,本文在对BAB的进一步分析的最后一步用FM两阶段回归研究BAB与公司财务指标的关系。用经过三因子和四因子调整后的超额收益对八种财务指标进行回归,结果表现为ROA、资产负债率和留存盈余比率是影响超额收益的显著因素。在欧美市场上可以用TED指标衡量融资条件,但一直以来如何衡量中国市场的融资环境众多学者看法不一。之后用融资条件指标分析中国BAB因子是今后研究的一个方向。F&P(2014)的研究提出重要的BAB因子,他们认为BAB取得的超额收益是欧美市场中存在的普遍现象一—CAPM模型的假设不同于现实情况,现实中的CAPM线其实是扁平的。本文用F&P(2014)的思路探索中国股票市场的特点,证明在中国市场中递减的alpha和递减的Sharpe夏普比率依然存在,即中国市场中的CAPM线比理论假设中扁平。用三种不同方法构造中国的BAB因子,与十个分组对比发现总样本(2003年到2014年)的BAB超额收益尽管显著但相比十个对比组并未表现出更高收益。对中国BAB1的分时间段检验表明中国在股权分置改革和金融危机期间的BAB表现不能支持F&P的研究结论,即构造的BAB组合不会取得超过对比组的超额收益。但在近期(10年以后)的市场中,中国BAB组合表现出接近欧美市场的结果,体现为子样本三的BAB超额收益为每月1.1%,经过四因子调整后的超额收益为每月0.48%,这些显著的超额收益均超过对比组和之前的总样本表现。为了进一步验证BAB效应在中国存在,我用FM横截面回归做BAB的因子荷载分析和BAB的超额收益分析,结果表明BAB是中国市场中被定价的新的因子,而BAB取得的超额收益与公司财务指标有关。至于我构建出的三种BAB因子是否会成为新的因子加入以后的研究,以及BAB能否成为衡量市场融资条件的指标之一,我认为还有待之后的进一步研究分析。本文的创新之处有三,第一是证明Frazzini and Pedersen (2014)的研究中,扁平的CAPM线表现为递减的alpha这种现象在中国存在;第二是证明BAB因子在近期中国市场能取得显著的超额收益,月超额收益为0.48%;第三是用BAB补充说明了BAB超额收益与融资因素指标的关系。但对于BAB是否可以作为新的因子在以后的定价中使用,以及如何度量中国资本市场的融资约束条件,本文认为这仍然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