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计算机网络和虚拟经济的迅速发展,使虚拟货币的使用更加广泛。以比特币、莱特币为代表的虚拟货币,目前尚未纳入我国《反洗钱法》的监管范围,法律地位不明确,极易被洗钱分子利用进行犯罪活动。本文从虚拟货币的定义和特点以及利用虚拟货币洗钱犯罪的过程和模式入手,结合并对比我国刑法及司法解释对洗钱罪的相关规定及理论学说,分析利用虚拟货币洗钱犯罪中的疑难问题在司法实践中的认定标准。本文共分为三章:第一章主要对虚拟货币进行概述。首先,笔者对虚拟货币的定义、主要特点进行了简单的叙述。其次,笔者对虚拟货币与电子货币的法律性质进行了辨析,虽然公众容易把虚拟货币与电子货币相混淆,但是电子货币是法定货币的数字化形式,而虚拟货币目前在我国只是被定义为特殊的虚拟商品,这是两者之间本质的区别。此外,笔者对我国虚拟货币的法律性质界定进行了分析。我国尚未有法律对虚拟货币的法律性质作出认定,仅有规范性文件对虚拟财产及虚拟货币的风险防范作出了规定,但规范性文件数量较少,并且仅针对某一类虚拟财产或虚拟货币。此外,现行的规范性文件仅仅否定了虚拟货币不属于货币,不能在市场上正常流通使用,但却未明确否定虚拟货币的合法性,也未正面回应虚拟货币的法律性质。第二章是关于利用虚拟货币洗钱犯罪的过程与特点。虚拟货币具有交易主体的匿名性、注资方式的多样性及交易模式的复杂性这三个主要特点。就普通的洗钱犯罪而言,一个完整的洗钱过程包括:放置、离析和整合三个环节,而当虚拟货币与洗钱犯罪相结合时,就使得这三个阶段增加了隐匿性,增大了侦查的难度。利用虚拟货币洗钱犯罪的手段和过程不断更新和复杂,目前来看其主要犯罪模式有两种,第一种是直接利用虚拟货币的便捷性、匿名性、高流通性和不可撤销性来清洗黑钱,第二种是利用虚拟货币交易商参与洗钱。由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利用虚拟货币洗钱犯罪使得洗钱者更易于隐匿身份、更易于模糊资金源、更易于高效洗钱。此外,利用虚拟货币洗钱犯罪的全球流通性也给管辖的认定带来了困难和挑战。笔者结合我国《刑事诉讼法》及《关于公安机关办理经济犯罪案件的若干规定》,对比研究了一般洗钱犯罪的管辖权确定规则及利用虚拟货币洗钱犯罪中的管辖权确定规则。鉴于虚拟货币是以数字形式存在,其产生、发行和交易都离不开网络环境,要明确利用虚拟货币洗钱犯罪的行为实施地,实际上就是界定网络犯罪行为实施地的范围;而当洗钱者通过网络发出指令进行虚拟货币洗钱行为时,指令的传输经过地是否属于犯罪行为实施地,则是主要探讨的问题。第三章对于利用虚拟货币洗钱犯罪中的司法认定进行了探讨。利用虚拟货币洗钱犯罪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应当利用刑法对其进行规制。但利用虚拟货币洗钱犯罪与传统洗钱犯罪相较而言既有共性也有其个性,应结合洗钱罪的法律规定、司法解释和刑法理论,对利用虚拟货币洗钱犯罪的客体、客观方面、以及主观方面的认定进行分析和探讨。利用虚拟货币洗钱犯罪主体的认定问题,可以通过洗钱罪主体要件的一般性规定来判断,故而本文没有过多赘述。关于利用虚拟货币洗钱犯罪既遂和不作为犯的认定问题,笔者结合了我国刑法及司法解释的相关规定,提出了认定依据和标准;从利用虚拟货币洗钱与传统洗钱方式的区别入手,探讨并提出了利用虚拟货币洗钱犯罪客体的多重性与可变性;针对司法解释对洗钱犯罪“明知”的认定,对利用虚拟货币洗钱者的认识错误与犯罪故意的关系进行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