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铜电解液自净化是基于电解液中砷、锑、铋共沉淀反应而实现杂质脱除的原理达到电解液净化效果的方法。该方法具有效果显著、不引入新杂质、操作简单的优点,应用前景广阔。目前有关自净化机理的研究存在多种理论,尚无统一的认识。本文基于铜电解液砷锑铋杂质共沉淀原理,模拟铜电解液成分,合成含有砷、铋、Cu2+、H2SO4的铜电解液,分别单独或同时加入一定量Sb(Ⅲ)、Sb(Ⅴ),在一定条件下反应,过滤后分析滤液中砷锑铋含量,研究Sb(Ⅲ)、Sb(Ⅴ)及锑比例(nSb(Ⅲ)/nSb(Ⅴ))对铜电解液中砷锑铋杂质脱除的影响。采用化学分析、XRD、SEM、TEM、IR等测试手段对滤渣结构表征,获得锑对铜电解液中砷锑铋杂质脱除的作用机理。首次对不同条件下模拟铜电解液中的Sb进行含量分析和价态跟踪,掌握铜电解液中Sb的氧化还原规律。采用电化学测试方法研究Sb在酸性溶液中的电化学行为,提出铜电解液中Sb价态转化途径。研究结果表明,Sb(Ⅲ)及Sb(Ⅴ)均能脱除铜电解液中砷锑铋杂质,但后者脱除效果更为显著。在Sb(Ⅲ)或Sb(Ⅴ)浓度达到1.2g/L时,Sb、Bi的脱除率较高,其中前者对锑、铋脱除率分别为48.02%和38.4%,后者则分别为76.83%和79.2%。Sb(Ⅲ)脱除杂质机理可归纳为溶液中生成了一些由细小的不规则树枝状、块状、絮状颗粒组成的块状沉淀—SbAsO4,(Sb,As)2O3以及非晶态物质。锑酸盐(AsSbO4,BiSbO4和Bi3SbO7)的形成是Sb(Ⅴ)脱除砷锑铋的主要原因。Sb(Ⅴ)作用下的共沉淀产物为尺寸较大的不规则块状物,从而快速沉降以达到高脱除率的效果。锑比例对铜电解液中砷锑铋共沉淀具有重要影响。当nSb(Ⅲ)/nSb(Ⅴ)为1:4时,As和Bi的脱除效果最好。当nSb(Ⅲ)/nSb(Ⅴ)在1:4到4:1范围内时,Sb的脱除量始终维持在一个较大的数值。当Sb(Ⅴ)含量较高时,共沉淀产物主要为锑酸盐,沉淀物颗粒尺寸较大,易沉淀,因此砷铋的脱除量较高。当nSb(Ⅲ)/nSb(Ⅴ)为1:1时,Sb(Ⅲ)和Sb(Ⅴ)反应生成锑的氧化物,锑脱除率略有增加;当Sb(Ⅲ)含量较高时,砷酸盐生成反应占主导地位,沉淀物颗粒尺寸较小,不易沉降,杂质脱除率较低。将电解液中nSb(Ⅲ)/nSb(Ⅴ)调整至1:4,可加速沉淀沉降,提高净化效率。铜电解液自净化是砷酸盐、锑酸盐、(Sb,As)2O3及含砷锑铋非晶态物质共沉淀作用的结果,其中锑酸盐的生成是铜电解液杂质脱除的重要原因。常温静置下,Sb(Ⅲ)、Sb(Ⅴ)均能分别单独稳定存在,加热(65℃)搅拌下,Sb(Ⅲ)在起始阶段有轻微氧化,随后基本不变。但当砷锑铋共存时,Sb(Ⅲ)氧化速率显著增大。双氧水能将电解液中砷、锑氧化,但As氧化速率快于Sb。电化学测试表明:加入Sb(Ⅲ)后,阴极过程在-0.13V附近出现还原峰,阳极过程在0.03V附近出现氧化峰;加入Sb(Ⅴ)后,阴极过程在-0.1V附近出现还原峰,阳极过程在0.05V附近出现氧化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