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6年,我国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然而技术创新只有在适宜的社会环境下才能发生。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深化,金融对于技术创新的渗透与影响越来越大,金融体系已经成为促进技术创新发展的重要制度安排。基于此,作者着眼于我国技术创新金融安排体系建设的要求,对我国金融安排的技术创新功能、作用机理、实现途径等基本理论问题进行了阐述。论文首先对国内外技术创新金融支持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系统梳理,在对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针对金融系统的复杂自适应特征,将外部环境、金融功能与金融结构整合到金融系统的框架之中,提出了技术创新金融安排研究的“环境(Environment)-功能(Function)-结构(Structure)”(简称EFS)分析模型。首先,从金融系统的外部经济环境出发,着重考察了经济活动尤其是技术创新活动面临的事前、事中、事后的不确定与交易成本。接下来,针对技术创新活动的风险契约特征,将金融的技术创新功能纳入到技术创新活动的整条创新链上,根据创新链上不同阶段的风险与成本属性,分别从信息传递、项目治理和风险分担等视角探讨了金融安排的技术创新功能及其实现机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内涵金融变量的技术创新动力模型。在实证方面,本文以我国渐进转轨的现实为背景,采用VAR模型对我国金融安排技术创新功能的实现程度进行了定量研究。检验结果显示,金融本身的发展并未构成技术创新发展必要的基础条件,金融安排的技术创新功能有待加强。针对我国金融安排技术创新功能发育迟缓的现状,本文采用新制度经济学中“路径依赖”的分析工具,从制度变迁的角度,揭示出我国技术创新金融安排的生成逻辑与演化路径,并就如何打破这种低效的路径依赖,提升我国金融安排的技术创新功能提出了新思路。在此基础上,从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金融主体三个层面对我国的技术创新金融安排体系进行整体设计,提出了以金融生态系统、金融运行系统、金融协调机制三位一体的技术创新金融安排体系的建设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