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高铁桥梁支座的化学镀镍工艺研究

来源 :机械科学研究总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cnew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铁桥梁支座是支撑桥体并将作用力传于桥墩的结构件,目前常用的表面处理方式有球面涂装、包覆镜面不锈钢、镀铬,但这些技术均有一定不足。化学镀镍层硬度高、耐蚀性优异,将化学镀镍运用于支座球冠表面处理,对提高桥梁安全性和服役寿命有重要意义。但目前将该技术运用于桥梁支座的自动化生产,还存在以下问题:(1)化学镀镍有自催化特性,镍易在槽壁上沉积,引起镀液分解;(2)化学镀镍反应过程析氢,氢气不能及时逸出会使镀层产生针孔,降低耐蚀性;(3)镀液使用一定周期后,镀速与镀层性能均有明显下降。针对以上问题,在现有工艺基础上,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了镀液组分、施镀工艺、基材表面粗糙度和施镀方式;研究了氯酸盐钝化的耐蚀性能,探讨了耐蚀机理;设计了不同使用周期镀液的调整和维护方法,保证了镀液和镀层性能稳定,最终获得镀速快、镀液稳定、镀层性能优良的化学镀镍工艺。(1)研究镀液组分和施镀工艺对镀速和镀液稳定性的影响。随镍盐、还原剂、促进剂浓度和施镀温度、镀液pH升高,镀液稳定性会下降,镀速升高;络合剂浓度升高则会提高镀液稳定性,降低镀速;少量稳定剂可显著提高镀液稳定性,但浓度过高会产生镀液中毒、镀层起皮等不良影响。由此确定了镀液组分和施镀工艺的最佳范围。(2)研究基体表面粗糙度和施镀方式对镀速和50μm镀层孔隙率的影响,发现基体表面粗糙度保持在1.5μm以下,工件转速为8~10转/min,每升镀液中空气搅拌速度为0.5~1L/min,可将镀速保持在10μm/h,镀层孔隙率降低至2个/dm2以下。化学镍磷镀层经氯酸盐钝化后,镀层耐蚀性获得极大提高。经XPS分析膜层由NiO和Ni(OH)2组成,表明氯酸盐钝化可通过清洁镀层;生成致密NiO保护膜;产生Ni(OH)2填充孔隙,提高镀层的耐蚀腐蚀性能。(3)研究镀液和镀层性能随使用周期的变化,在特定使用周期添加镍盐与还原剂可提高镀速,稳定剂C可提高镀液稳定性,软化剂糖精钠可降低镀层脆性,提高光亮度。随使用周期延长逐步降低镀液pH及施镀温度,可使镀液及镀层性能在更长的镀液使用周期内保持稳定。(4)改进后的化学镀镍工艺在6个使用周期内,能够保持镀速在10μm/h,所获得的镀层磷含量为7.7%~9.0%,镀态硬度为500~530Hv,综合性能优良。
其他文献
经过数十年的发展,粒子物理标准模型(Standard Model,SM)已成为十分成功的理论。它描述了自然界三种基本相互作用——强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和电磁相互作用,而第四种基本相
纳米金属氧化物在催化中有广泛的应用,其表面结构,特别是其暴露晶面和氧空位等缺陷是催化性能的关键,因此科研工作者致力于利用各种方法从原子尺度探索其表面结构,试图理解构
长度是七个物理学常量之一,同时长度信息也是机械几何量测量领域内最基本、最核心的测量量。不仅在大尺度的空间定位系统(如地球GPS、北斗卫星),而且在工业制造所需的三维坐标
随着我国油气藏勘探开发的不断深入,缝洞型碳酸盐岩油气藏由于其丰富的油气资源,已然占据了油气藏开发领域的主导地位。目前对于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多采用酸压的增产措施,并
石墨烯作为一种最近几年新兴起的材料,在理想状态下,石墨烯是只有一个原子层的二维材料,是由碳原子规则排列成正六边形的晶格构成的。自从2004年首次人工剥离制备出以来,其表
模糊数学自从Zadeh发表的论文“Fuzzy Set”中首次提出模糊集的概念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现在已经形成一个独立的数学分支,在人工智能、优化控制、概率统计、经济学等众多领域
微生物发酵过程中组分异常复杂,物化和生化反应混合交叠,一般发酵过程模型简化了复杂的反应机制,缺乏对细胞微观信息的描述。随着基因工程、细胞工程的发展,结合日益完善的基
本论文主要包括以下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分子内串联环化构建氮杂多环骨架石松碱是存在于石松科蕨类植物石松和其近缘石杉科植物中的一类生物碱,功能显著。石松生物碱的基本
近年来,恶性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的数量逐年增加,已成为威胁人类生命和健康的头号杀手。同时,由于耐药性的增加和单一治疗的局限性,传统的癌症治疗方法很难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根据美国对页岩气开采的经验可知,页岩气在我国若要实现大规模开采,对开采页岩气的先进技术的研究是不可或缺的。根据实验结果表明,页岩的孔隙度和渗透率极低,难以开采,因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