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 丹参酮-Ⅰ在放射性膀胱炎细胞模型中的保护性研究[目的]:探索丹参酮-Ⅰ在放射性膀胱炎细胞模型中的应用条件,研究其在放射性膀胱炎细胞模型中的保护性作用及其可能性机理。[方法]:首先进行细胞的药物毒性实验,分别采用1.25μ M、2.5μ M、5μ M、10μ M、20μM浓度的丹参酮-Ⅰ(Tanshinone-Ⅰ,T-Ⅰ)处理人输尿管上皮永生化细胞(SV-HUC-1)24h、48h 和 72h。采用 Cell Counting Kit-8 试剂盒对各组细胞活力进行检测,分析比较不同浓度的丹参酮-Ⅰ对于SV-HUC-1生存活力的影响,探索细胞的最大药物耐受剂量。其次,分别使用5Gy、10Gy、15Gy剂量的X线对SV-HUC-1进行直接照射实验,并在直接照射后的24h、48h、72h使用CCK-8检测各放射剂量的X射线对于细胞生存活力的影响,摸索出SV-HUC-1的最大耐受放射剂量以及最佳实验观测点。最后,在上述两个实验结果的基础上进行丹参酮-Ⅰ在放射性膀胱炎细胞模型中的保护性研究。设置4个实验组,分别为:正常对照组、给药组(丹参酮-Ⅰ)、模型组(X线照射)、实验组(丹参酮-Ⅰ+X线照射)。通过对各组细胞进行CCK-8细胞活力检测与显微镜下细胞状态的观察,分析比较丹参酮-Ⅰ在放射性膀胱炎体细胞型的保护性作用,并且通过流式细胞术Annexin V-FITC/PI双染法定量检测各组细胞的凋亡情况,进一步验证丹参酮-Ⅰ对SV-HUC-1的保护性作用。同时也为了探索丹参酮-Ⅰ对X线诱导下活性氧产生的影响,解释丹参酮-Ⅰ在放射性膀胱炎体外模型中保护性机制,我们通过DCFH-DA法对各组细胞的活性氧水平进行荧光显微镜观察及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丹参酮-Ⅰ的细胞毒性实验显示20μ M的药物浓度对于SV-HUC-1具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只有10μ M及其以下浓度的丹参酮-Ⅰ对于细胞具有促进生长作用,10μ M可能为SV-HUC-1的最大药物耐受剂量浓度。SV-HUC-1照射剂量摸索试验结果显示5Gy和10Gy两照射组的细胞生存活力在三个观察时间点上均无明显差异(P>0.05),比较照射后三个不同时间点的细胞活性,我们认为细胞照射后48h为最佳观测点。10μ M的丹参酮-Ⅰ可减少X线对SV-HUC-1损伤,流式凋亡检测结果进一步证实相比模型组(43.3±2.8)%,丹参酮-Ⅰ可以减少实验组(26.4± 1.0)%的细胞凋亡指数。DCFH-DA活性氧检测结果显示丹参酮-Ⅰ可显著减少X诱导产生的氧自由基(ROS),实验组细胞的平均荧光强度(Mean fluorescence,MF)明显弱于模型组。[结论]:10 uM浓度的丹参酮-Ⅰ可显著促进细胞生长,且能够显著减少X线对于SV-HUC-1的损伤。活性氧检测结果显示丹参酮-Ⅰ可减少由X线引起的细胞内活性氧产生,而这可能是丹参酮-Ⅰ起保护性作用的原因。第二部分 丹参酮-Ⅰ在放射性膀胱炎小鼠模型中的保护性研究[目的]:在细胞实验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丹参酮-Ⅰ在放射性膀胱炎小鼠模型中的保护性作用,并且通过检测小鼠膀胱组织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进一步验证丹参酮-Ⅰ在减轻氧化应激反应方面的作用。[方法]:ICR雌性小鼠60只,分为4个组,每组15只。分别为:正常对照组、单纯给药组、模型组、实验组。所有小鼠均在照射前2周按计划给予相应处理,模型组给予15Gy剂量的X线照射后,相应各组继续按计划给予相应处理。分别在照射后1周、3月处死小鼠并进行膀胱组织取材。为分析丹参酮-Ⅰ在放射性膀胱炎早期模型中的作用,以小鼠膀胱粘膜层厚度、粘膜细胞坏死、炎性细胞浸润等为观察指标,评估丹参酮-Ⅰ在早期放射性膀胱炎中的作用。通过对放射后3月小鼠膀胱组织进行Masson染色,利用Image Pro Plus(IPP)6.0软件对纤维化指数进行统计分析,评估丹参酮-Ⅰ在晚期放射性膀胱炎抑制纤维化方面的作用。同时分别将照射后1周及3月小鼠的膀胱组织,通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试剂盒对其膀胱组织内的SOD活性进行测量,研究丹参酮-Ⅰ在体内条件下对膀胱组织内SOD活性的影响。[结果]:在照射后1周及3月的小鼠模型中,模型组SOD活性相比正常对照均出现显著降低,而给予丹参酮-Ⅰ药物治疗的实验组SOD活性则均分别出现一定程度的升高。HE染色结果显示在早期放射性膀胱炎小鼠模型中,实验组小鼠膀胱粘膜的厚度(19.4±1.2)um较模型组(26.7±1.0)um明显好转。而在晚期放射性膀胱炎小鼠模型中,Masoon染色结果显示实验组(10.7±2.1)%的膀胱纤维化指数(Fibrosis index,FI)较模型组(33.7±3.7)%可显著降低(P<0.01)。[结论]:丹参酮-Ⅰ在早期放射性膀胱模小鼠模型中能够改善炎症损伤、减轻粘膜层的炎性水肿,而在晚期阶段则可显著改善肌层纤维化从而提高膀胱组织的收缩功能。小鼠膀胱组织SOD检测结果提示丹参酮-Ⅰ在体内条件下仍具有显著的抗氧化应激作用,为进一步探讨丹参酮-Ⅰ在放射性膀胱炎的作用机制提供了条件。[全文结论]:本文通过体内外实验研究表明,丹参酮-Ⅰ对放射性膀胱炎体内模型具有显著的疗效。体、内外实验模型表明丹参酮-Ⅰ可能通过调节氧化应激反应,从而达到治疗放射性膀胱炎损伤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