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权威是指在师生关系中,教师凭借由国家或社会等外在制度赋予的教育权力和由教师自身的人格特性及专业素养形成的影响力。在维持学校秩序和学生纪律方面,教师权威发挥着管理、控制和协调等作用,包含强制性因素;在师生日常交往过程中,教师权威是教师产生的一种能让学生自觉遵从、认可和信服的并足以改变学生认知和行为的一种影响力量,是非强制性的,具体表现为学生对教师的信赖和顺从。传统教育强调“教师中心”,一度使教师权威异化,造成部分教师滥施权威,师生关系具有强权威性和强服从性的特点。与此同时,教师权威又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发生变化,不同时代的教育权威无论是在其本源还是表现形式上都会产生一定的差异。目前达成共识的是教师权威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实现目标的手段,而不是教师用来凌驾于学生从而达成自身目的的工具。现代社会强调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传统的制度性权威逐渐呈现衰退趋势,而来自于教师自身的魅力、渊博的知识、精湛的教学艺术和教师优秀的个人品格所产生的教师感召权威已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因此,本研究旨在考察当前由于教师权威发生了变化,从而影响了师生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以上海市H区某小学教师和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访谈法和观察法,对该校3年级部分学生进行调查研究。本研究将主要研究以下四个方面:1.当今小学教师权威的根源和类型;2.教师权威在小学师生心理联系和行为互动中的变化及表现;3.教师权威在小学师生关系中产生的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4.小学教师会采取怎样的权威使用策略去促进和完善师生关系。研究发现:1.当下教师权威的根源既包含外源因素如文化传统、社会制度及法律、学生家长赋予教师的权威,又包含内源因如教师的个人魅力、教师学识和教师个人功绩;当下教师权威的类型根据权威的根源进行划分,包括传统权威、制度性权威、“父母代理人权威”、感召权威、知识权威和教学权威;2.在小学师生心理联系的过程中,传统制度性权威发生改变,小学师生更加倾向于促进师生情感发展的感召权威;以“教师为中心”的权威主义教育模式发生改变,正在向“以学生为中心”的建构主义模式转移;而传统的“师尊生卑”的价值观体系正在渐渐弱化,取而代之的是大力提倡师生间更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观。在小学师生行为互动过程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再以强制性手段压迫学生、被动地听命于教师的指令,而是俯下身子,以一种平等对话和沟通的方式与学生交往;在师生的日常相处中,教师也走下了神坛,了解并关心着学生的一切,积极和学生进行互动,确保了师生交往的有效性和延续性。3.针对小学师生关系中教师权威产生的种种表现,分析并得出了教师权威对小学师生产生的作用,将产生有利于师生间的情感交流;有利于师生发展成为探究知识的伙伴关系;有利于创建适合师生双方共同成长的环境。同时,面对着教师制度性权威的缺失,有可能会不利于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实施;另外,当教师失去了知识权威的地位,面对来自学生的质疑和挑战,难免会有些教师出思想观念上的偏差,形成师生关系的异化和冲突。4.最后,教师在使用权威策略的过程中越来越多地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及考虑小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以更高的教师标准严格要求自己,采用最有助于小学师生关系良性发展的手段和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