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特色小镇的培育旨在推进新型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对于消除地区间的社会经济不平衡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中国特色小镇已申报了 499个,但特色小镇在全国的分布存在差异,地区间的不平衡仍然存在。由于特色小镇出现的时间不长,中国对于特色小镇的建设仍处于探索发展时期。因此,本文试图通过定量定性相结合的手段探究特色小镇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形成机制,为使特色小镇能够健康发展,更好的发挥其效用提出科学的建议,从而为特色小镇建设提供借鉴。本文以目前中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认定的两批全国特色小镇和国家体育总局认定的第一批运动休闲特色小镇为研究对象,基于特色小镇相关理论,运用最近邻点指数、地理集中指数法、基尼系数法、核密度估计法讨论特色小镇的空间分布特征。得到结果:(1)分布类型为凝聚型,集中分布在山东省、江苏省、浙江省;(2)呈现出东西部多,中部少的格局;(3)高密度区集中分布于长三角、京津、成渝地区;(4)产业类型空间分布差异明显:农林牧渔业主导型在全国分布均衡;制造业主导型集中于东部沿海地区;现代旅游服务业主导型集中于京津、长三角、成渝地区。根据特色小镇的申报条件,本文运用数学方法中的相关性分析,从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特色产业的选择、地域文化的保护、生态环境的保护、体制机制的创新以及地区的交通便捷度六个方面选取相应的区域要素进行比较研究,讨论特色小镇呈现不同分布特征的形成机制。研究发现:(1)东部沿海地区具有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便捷的交通以及较高的科研投入,因而制造业主导型、现代服务业主导型特色小镇集中分布于东部沿海地区。但东部地区投融资模式创新力度不足,有待于进一步加强;(2)西部地区鲜明的民族特色为特色小镇建设奠定了文化基础,西部大开发战略与主体功能区划使西部地区的经济环境得到提升、使生态环境得到较好的保护,因此西部地区特色小镇建设数量较多。但西部地区基础建设应进一步完善;(3)长三角地区、京津地区、成渝地区是国家重点发展的城市群,具有发达的经济水平、雄厚的工业基础和丰富的文化资源,因此特色小镇高密度集中于此,且多以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导产业;(4)中部地区各项条件较差,建设环境不佳,特色小镇建设数量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