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低应变反射波法因其方便快捷且费用低廉的优势而在桩的完整性检测中得到广泛应用,但目前对桩身缺陷动态测试的研究还不完善,缺乏桩身缺陷各要素对低应变反射波法测试结果的影响的系统分析;另一方面,由于地震和滑坡等自然灾害、车船撞击等人为事故以及环境腐蚀等原因,使得带承台(梁)桩的检测评估成为一项重要课题,但现有检测方法存在很大不足。鉴于此,本文基于桩基振动理论研究桩身缺陷各要素对桩的动力响应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带承台(梁)桩完整性检测的新方法。主要工作及成果如下:1.系统地分析了桩身缺陷尺寸效应,即缺陷长度和径向尺寸(对变模量缺陷而言即模量减小程度)对桩的低应变反射波曲线的影响,以及与缺陷位置、桩-土参数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讨论了中间位置较长缺陷造成的信号叠加干涉现象及较短缺陷的可识别性与一系列桩-土参数及激振脉冲宽度之间的关系。2.采用径向圈层间的剪切复刚度传递法考虑施工扰动造成的桩周土的径向非均质性,通过考虑桩的横向惯性效应近似模拟大直径桩的三维波动效应,建立了大直径桩桩顶频域响应解析解和时域响应半解析解,据此研究了非均质土中大直径桩纵向振动特性,分析了桩身缺陷各要素对大直径桩低应变反射波曲线的影响,以及与桩的横向惯性效应、桩身参数及施工扰动效应的关系,最后,通过与实测低应变反射波曲线的对比验证了计算模型的合理性。3.针对带承台桩完整性检测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无损检测方法,即基于行波分解的泛频响函数法,将承台对桩顶的作用简化为粘弹性支承边界,将桩身某一截面作为检测截面,采用自行编制的波动分析程序求解检测截面位置处的泛频响函数,并通过虚拟输入半正弦脉冲的方式将泛频响函数所包含的信息转换到时域内,从理论上论证了检测方法的合理性,继而分析了桩-土参数及桩身缺陷各要素对泛频响函数及由此转换而来的时域响应曲线的影响。4.采用考虑土体竖向波动效应的三维轴对称模型建立桩周土的纵向振动控制方程并考虑施工扰动效应造成的土体的径向非均质性,采用一维杆件理论建立桩的纵向振动控制方程、Timoshenko梁理论建立桩顶连梁的振动控制方程,通过桩-梁之间的耦合条件求解得到单排高桩检测截面处的速度波和力波曲线,进而通过变换得到检测截面处的速度导纳和时域响应,论证了泛频响函数法的可行性,分析了桩-土参数及桩身缺陷的影响,以及与施工扰动效应的关系,最后论证了检测方法对既有结构物下大直径桩的适用性。5.基于三维轴对称模型建立了同时考虑桩周土和桩芯土成层性及径向非均质性的大直径管桩纵向振动频域响应解析解和时域响应半解析解,分析了桩芯土对大直径管桩纵向振动特性的影响、桩身缺陷的影响与桩芯土及土体径向非均质性的关系,在此基础上,研究了既有结构物下大直径管桩动力响应及桩身缺陷的检测问题。本文所做工作对处于打桩结束阶段的单桩及带承台(梁)桩的完整性检测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