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期以来,学人主要关注作为文学家、思想家的周作人,而相对忽略了周作人的其他重要身份特征。本文试图用一种更宽广的眼光看待周作人,将周作人定位为一位宽泛意义上的艺术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第一次全面而系统地梳理了周作人的艺术活动。作为一位艺术家,周作人不仅有着十分丰富和复杂的艺术活动,广泛涉及文学活动、美术活动、音乐活动、戏剧活动、舞蹈活动等各种具体艺术门类的活动,还崇奉“生活之艺术化”——“把生活当做一种艺术,微妙地美地生活”。周作人将艺术与生活融为一体,构成了一个属于他自己的独特的艺术世界,并受明确的艺术审美理念指导。周作人的艺术审美理念看似松散、不成体系,其实“中庸”一直是它的核心内涵(或曰主轴)。不仅周作人所有的艺术活动都围绕着“中庸”展开,而且周作人的“生活之艺术”也即“中庸”。“中庸”作为周作人艺术审美理念的核心内涵,经过了三个层次的转化。首先,周作人以“智”代“礼”,对附属于传统伦理道德体系的“中庸”观进行了一番改造和更新,完成了由旧的“中庸之德”到新的“中庸之德”的现代转化。其次,在方法论层次上,周作人吸收了传统“中庸”思想的合理成分,接受了“执两用中”的审美方法,使“中庸”从伦理道德规范转化成艺术审美理念具有了可操作性。最后,在审美情感上,周作人在继承古代传统的基础上注入新的异域滋养,以“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中和之美”为理想的艺术特征。无论是在艺术创作还是艺术欣赏中,他都自觉地追求着古希腊式的均衡与节制。作为一位艺术家,在近六十年漫长艰苦的艺术实践中,周作人以“中庸”的艺术审美理念为自己追求的终极艺术目的的驱动力,成功地创造了一个充满着内在艺术秩序与特殊结构方式的艺术世界。因此,我们可以说,“中庸”既是周作人艺术审美理念的核心内涵,又是其艺术活动的本源和最终归宿。“中庸”是周作人艺术审美理念的核心内涵。周作人“中庸”思想的形成与其独特的人生道路息息相关,他是在中西方文化大碰撞与大交融的历史背景中走上中国文坛的。对原始儒家“中庸”思想的亲近,为周作人“中庸”思想的形成埋下了最初的根,帮助他形成了“中庸”的心理结构。对古希腊均衡节制之美的自觉推崇,不仅强化、丰富了周作人“中庸”的心理结构,而且使得其“中庸”精神真正走向成熟。对英国蔼理斯性心理学思想、讲求节制的“生活之艺术”的认同,一方面促成了周作人“中庸”思想的真正形成,另一方面使周作人固有的“中庸”思想具有了现代性而与传统的“中庸”思想区别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