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居住区绿地,作为城市住区环境开放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其所服务的每一个居民的身心健康均紧紧相连。传统居住区绿地规划设计中,景观多为建筑的配角,景观规划也倾向于以规划师的自我意志为主导,遵循国家规范关于绿地指标的定额配置等基础上,在空间结构、景观要素外在形态与展示效果等进行编制和实施,但往往忽略了居住区真正使用对象,居民的诉求、行为模式和特点以及居民与景观之间的深层联系与互动,最终制约了居住区景观设计本应呈现的功能与作用。具有人本主义特征的康复花园理念,在国外起步较早,应用广泛,发展成熟,贴合使用者的表征和深层诉求,进而可弥补我国城市居住区景观设计中的不足。本文中,首先,作者将对相关背景、康复花园的国内外研究现状,概念、内涵和主张流派等进行梳理总结。并通过康复花园相关案例进一步说明康复花园特点、设计原则和要点等,此外总结居住区景观设计理论和相关考虑要素以完成本论文的理论研究部分;其次,通过类比和互动式分析,指出康复花园在我国城市居住区景观设计中应用的共性前提、切入点以及注意要素,进而证实康复花园理念应用的可行性和实践性。之后通过量化研究,进一步得出我国城市居住区在使用群体特征、需求以及景观设计上所存在的问题;最后,从康复性导向、空间结构、活动组织和植物配置四个方面提出我国康复型居住区景观设计的方法与对策。并以哈尔滨居住区中北春城三期为例,基于实际景观问题,提出针对性的康复型优化方法和对策。康复型居住区景观设计在传统景观设计的基础之上,将使用者的行为模式、需求和期待一同纳入作为景观设计之中,注重从人体的“五感”促进景观要素与使用者的积极交流,不仅赋予了景观本应具备的功能性,更从生理、心理、社会等多个维度满足了不同类型居民的需求,引入了康复功能。实现了对居住区原有绿地系统的优化与升级,居住区景观设计的校正和补充,也为整个社会健康城市的构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