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洪涝灾害无论从发生频率、人员损伤、经济损失等方面,以及灾害发生的时空强度和人类文明的威胁程度而言,洪涝灾害皆居于各种自然灾害之首。因此全面认识和评估洪涝灾害给人类社会造成的风险,既是防灾减灾工作的基础环节,也是人类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求。本文根据自然灾害风险理论和洪涝灾害形成原理,构建了暴雨洪涝灾害风险评价的模型,开展了基于不同空间尺度的暴雨洪涝灾害风险分析,并且集中探讨了气候、下垫面性质和社会经济等孕灾环境变化下的暴雨洪涝灾害风险的演变特征,对于构建洪涝灾害风险管理体系、加强洪灾防御、促进辽宁中部地区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具有重要科学价值和战略意义。本文以辽宁中部地区作为研究区,首先综述了国内外关于自然灾害风险概念以及洪涝灾害风险评价的主要方法,并介绍本文的研究目的、意义、内容和相关理论基础。在分析区域环境特征的基础上,选取1960-2009年气象数据及2000、2005、2009年三期的土地利用/覆被数据,分析了该地区的气候变化和土地用/土地覆被等孕灾环境的变化,分析结果显示50a来平均气温以2.98℃/10a的速率显著上升,降水量以-7.84mm/10a的速率下降,年平均气温和年降水量变化的第一主周期皆为27a;耕地和林地面积逐年减少,草地、林地和未利用地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然后选取致危险性、暴露性、脆弱性和防灾减灾能力等4类评价因子,建立洪涝灾害风险评价模型,对行政区和网格尺度的暴雨洪涝灾害风险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表明辽宁中部地区暴雨洪涝灾害风险大致呈中间低两边高、自北向南逐渐增大的趋势;高风险区主要集中在城市化程度较高的地区及沿海地区,低风险区主要集中分布于北部和中部地区。最后对比该地区2000年和2009的暴雨洪涝灾害风险评价结果,对2000-2009期间暴雨洪涝灾害风险的时空格局演变规律进行研究,从而可以为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相关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