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11年互联网众筹在中国发端以来,其经历了一个快速发展期。相比于传统的银行贷款、风险投资基金和其他类型的各类金融机构,互联网众筹的融资形式更为多样,融资规模更为灵活,尤其适合小微创业企业。目前,互联网众筹已经帮助十几万小微企业主完成了创业梦想。而众多投资者在帮助融资者完成项目的同时,亦收获了各种形式的回报。可以说,互联网众筹开创了一种新的投融资渠道,大大提升了社会投融资效率,是互联网时代一种有益的金融创新。本文通过文献研究和实证数据分析,对互联网众筹的内涵、分类及其特点、融资者和投资者的行为模式、国内外的发展现状、法律监管情况等进行了详细研究。本文根据回报形式将互联网众筹划分为捐赠众筹、奖励众筹、债权或物权众筹以及股权众筹。同时,由于法律适用性、技术特点、社交性等特殊原因,本文认为互联网众筹应视为一种独立的投融资渠道。随着互联网众筹的体量不断扩大,与其他传统金融机构的竞争关系渐渐凸显。因此,探讨互联网众筹在目前已经较为成熟的金融体系下的作用和地位,以及与其他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关系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基于生态位理论,提出了一种全新的竞争分析方法。该分析方法的核心是对被分析对象及其竞争者的关键生态位宽度进行测度,进而绘制出相应的生态位重叠图,或/和计算出相应的生态位重叠度值。根据生态位重叠图或/和生态位重叠度值可以判断被分析对象与其竞争者在关键资源上的竞争情况,结合自身优势分析,可选择采用相应的竞争策略。本文提出的常用竞争策略包括:竞争排斥、特征替位、寻找新生态位、构建生态圈等。基于本文提出的分析方法,笔者对互联网众筹及其主要竞争者进行了生态位重叠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互联网众筹在融资规模和成本这两个生态位上优势并不明显,且与银行、小额贷款公司、P2P平台和股权创业投资基金之间存在较多的生态位重叠,竞争较为激烈。但是在融资企业的生命周期和规模上,互联网众筹有着较为明显的生态位优势。同时,互联网众筹在科技、农业、文化、娱乐等领域有着比较优势。通过对京东众筹平台这一典型案例的分析,验证了上述分析结果。京东众筹平台的案例还表明,特征替位和构建生态圈是一个非常行之有效的竞争策略。结合理论分析和案例研究,本文最终得出了互联网众筹需要进行错位竞争,维持目前所在生态位优势,并与其他组织协同进化、合作共生,同时应该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不断拓展新的生态位空间的结论。文章还指出,互联网众筹降低了信息不对称性,是一种廉价的投行服务,同时还拥有交易成本低等诸多独特优势,因此短期内其占据的生态位较为稳固。最后,本文对互联网众筹的行业发展、投融资方、政府和互联网众筹平台等都提出了相应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