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RS与GIS的黄河源区土壤湿度反演与应用

来源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F6VE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黄河源区出现草场退化、土地沙化、湖泊萎缩、湿地减少、黑土滩遍布等生态水文环境退化现象,土壤湿度作为直接监测植被退化的一个重要指标,是气候、水文、全球变化等诸多研究领域的重要参数,在地表与大气的物质与能量交换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遥感作为一种方便快捷持续地对地观测手段,在大区域监测土壤水分时意义重大。本文运用温度植被干旱指数(TVDI)和“水-云”模型构建适于黄河源区土壤水分的遥感定量反演方案,基于以上的反演结果,运用地统计方法分析源区土壤含水量的空间异质性特征,并对土壤水分含量与各环境因子的关系做简单探讨。着重开展以下研究工作:(1)开展数据预处理,提高数据质量。在对原始遥感影像进行质量评测的基础上,通过构建2009~2013年MOD1 1A2和MOD13A2时序数据集,运用Savitzky-Golay滤波进行数据重构,有效降低云、水汽等噪声对数据质量的影响以及填补原始时序数据中的缺失值。在此基础上,利用最大值合成(MVC)法将时间分辨率为8d的MOD11A2合成为16d的数据,进一步提高数据集的质量;(2)在进行特征空间的干湿边拟合过程中,综合分析了植被指数(NDVI)和地表温度(LST)对土壤水分的作用机制,研究了低植被覆盖区域对线性拟合结果的影响,对源区特征空间的干湿边拟合结果在不同时期呈现相似的轮廓做出阐述,同时探索了干湿边的斜率和截距在整个植被生长季的变化规律;(3)利用2013年5~9月TVDI均值影像数据,运用地统计方法研究了源区土壤水分的空间异质性,同时分析了采样间距对空间自相关因素引起的变异的影响,并从时间与空间尺度上研究了源区植被生长季土壤水分含量的变化趋势。(4)利用已获取的地形因子、土壤类型和植被类型等数据,采用GIS技术和相关分析方法,研究了源区地形因子与土壤湿度的关系,并按照不同湿度等级对土壤和植被类型进行划分,分析了不同土壤和植被类型对土壤水分贮存、运移的影响。(5)利用ENVISAT-ASAR数据,运用“水-云”模型反演得到去除植被影响后的土壤湿度值,并与TVDI反演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其他文献
风险计量是公允价值计量的重要环节,公允价值估值常常需要用到风险计量技术及其成果。从《巴塞尔协议Ⅰ》到2017年颁布的《巴塞尔协议Ⅲ》最终版,巴塞尔委员会一直致力于风险计量技术的改进。相反,会计准则对于风险计量及其对公允价值计量的影响并没有进行深入研究。在风险计量方面,会计实务仍需借鉴金融监管的成熟经验。随着风险计量技术的不断发展,将有更多的风险计量技术运用到公允价值计量中。基于这样的背景,本文采用
近年来,全球能源以及环境问题日益严重,为缓解严峻的能源危机,新能源行业的发展受到了全世界的关注。随着新能源发电技术和电动汽车电池充放电技术日渐成熟,新能源汽车市场呈现猛增趋势,世界各国都在积极针对各种类型充电站进行技术研究及基础设施建设,传统的充电站已经扩展到了风、光等可再生能源的领域,新能源机组的装机规模在不断地扩大。以光伏充电站作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充电站能够提升对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具有一定的环
为探明群钉连接件的承载能力及群钉受力的传递过程,通过推出试验测出试件的荷载~位移曲线和破坏形式,得出焊钉的极限承载力和抗剪刚度,并建立推出试件的有限元模型,分析群钉和混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