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魏玛时期的德国动荡不安,而承载希望的魏玛宪法不仅无法凝聚共同意志,还深陷自身结构受损的危机中。在此种背景下,施米特与凯尔森开启了一场有关“宪法守护者”的论战,普鲁士诉联邦政府一案使这场论战达到高潮。持“法院守护宪法”观点的凯尔森认为,统一仅体现于对法律秩序的共同服从。而施米特反对此种观点,他希望利用总统这一角色实现人民和国家的团结统一。从根本上说,这场论战源于二者法学立场的不同。实证法学代表人物凯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魏玛时期的德国动荡不安,而承载希望的魏玛宪法不仅无法凝聚共同意志,还深陷自身结构受损的危机中。在此种背景下,施米特与凯尔森开启了一场有关“宪法守护者”的论战,普鲁士诉联邦政府一案使这场论战达到高潮。持“法院守护宪法”观点的凯尔森认为,统一仅体现于对法律秩序的共同服从。而施米特反对此种观点,他希望利用总统这一角色实现人民和国家的团结统一。从根本上说,这场论战源于二者法学立场的不同。实证法学代表人物凯尔森在论战中提出的宪法法院制度以规范主义法学为基石,他以构建纯粹的法律科学为目标,拒斥政治、道德等意识形态,将国家、主权等概念消解于规范概念中。此种法学理论尽显规范主义立场,而这正是施米特批判的关键所在。持“总统守护宪法”观点的施米特,认为规范主义是过度理性化的结果,对政治等现实因素的忽视导致其无法预知现实危机,更无法说明法律秩序的正当性。施米特的批判是在对德国宪政的焦虑中展开的。他通过政治学视角审视法律,以特有的政治概念为逻辑支撑,以例外状态为情境预设,形成了能够修正规范主义的决断论。梳理这场批判才能厘清施米特法学决断论的建构路径,也更能明晰其法律思想是对现代性法律的反思。决断论不是为了否定规范论,而是为了解决规范论远离现实这一局限性。这场论战的意义并未止于魏玛时期,施米特对规范主义的批判也没有停留于技术迅猛发展的二十世纪。此后的许多公法学家都选择决断论或规范论作为他们的思想“地基”,站在施米特或凯尔森的肩膀上发展起自身思想,我国的政治宪法学及规范宪法学便是如此。同时,施米特对凯尔森的批判和当下的现代性问题进行了跨越时空的映照。法律过分受理性主导而尽显形式主义,成了仅关注计算、效率和手段的工具,而对意志性要素的忽视会使法律丧失维护秩序的价值。施米特以决断论完善此种局限,意图呼唤起法律对现实生活的关注。法,不仅需要规范要素,更离不开决断要素。通过施米特的批判,也让我们反思,在当下一个理性肆意扩张的技术时代下,重视人之精神追求的必要性。施米特的批判并非一种简单的理论评析,这背后蕴含着他对法律世界和现实生活的反思,这个意义远远超出了两位法学家之间关于“宪法守护者”的这场论战。
其他文献
美国著名诗人华莱士·史蒂文斯与其他现代派诗人一样,对声音建构诗歌的功能有浓厚兴趣。论文在史蒂文斯“词语的声音”诗学观指导下,立足《秩序的观念》中36首诗作,探讨史蒂文斯诗歌声音表达思想主体、建构“秩序”主题的功能。研究发现,史蒂文斯作品中独特的无意义之音,是对其生活时代混乱现实的呐喊。噪音、不连续或毫无章法的声音为人们制造听觉刺激,引发人们对内心无序问题的关注与反抗。论文深度挖掘诗人如何运用声音重
多丽丝·莱辛(Doris Lessing,1919-2013)被誉为继弗吉尼亚·伍尔芙之后英国文坛最伟大的女性作家,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担当,于2007年获诺贝尔文学奖。《好人恐怖分子》(1985)是莱辛“内空间”小说实验后第一部重返现实主义叙事的作品,发表当年即被提名布克图书奖,受到欧美文坛广泛关注。小说讲述了女主角爱丽丝富有爱心却无法认同自我身份,导致自身及他人悲剧的一个“既善且恶”的故
随着国家全民健身政策的推进,我国大众对运动健身的热情持续高涨。在科技不断进步的推动下,能够辅助用户更好地进行运动锻炼的智能可穿戴技术也在不断革新和发展,如何建立用户与智能可穿戴产品之间的联系,如何使用户便捷、愉悦地使用智能可穿戴设备,成为了智能可穿戴设备产品设计中的重要议题。课题以RaceFit企业的实际项目为基础,设计了一个结合了智能可穿戴设备、人工智能和手机App的系统,提出面向智能可穿戴设备
为了满足站场扩线落石防护范围需求,在既有棚洞防护措施基础上,提出了棚洞-拦石墙组合结构。该结构底部为既有棚洞或新建门式基础,上部为锚索肋板式拦石墙。根据受力分析,计算了棚洞-拦石墙组合结构稳定安全系数,并通过ANSYS/LS-DYNA软件对落石冲击该组合结构的动力响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棚洞-拦石墙组合结构稳定安全系数较高,能够满足抗滑动和抗倾覆稳定性要求;落石冲击拦石墙面板后,受重力作用,会回
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课程对现实社会有广泛影响,情感教育是当中的必要组成部分,情感教育可以影响教育主体对内容的理解与记忆,影响注意的选择与维持。了解情感教育在思政教育方面的使用现状,思考现实意义,可以加强其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使用,增强高校思政教育的现实价值。
中国的城镇化正向着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方向发展,而伴随着人口红利的消失,提高劳动力市场效率,促进劳动力资源的有效配置是经济社会进一步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农民工作为劳动力群体的重要力量,虽然近年来学历水平不断提高,但由于缺少必要的信息资源及社会资本,在劳动力市场上长期处于教育-工作不匹配的状态。长此以往,不仅将影响到劳动力资源的有效利用,也将对构建平等协调的城乡关系产生不利影响。工会作为组织性的社会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男工女耕”现象突出,农村妇女与土地的联系日益密切,其对土地的依赖程度也不断加强。虽然我国在《宪法》《民法典》《农村土地承包法》等多部法律法规中均对农村妇女土地权益的保护作出规定,彰显了我国从法律层面保护农村妇女土地权益的决心,但现阶段对农村妇女土地权益的保护仍存在较多问题,因此,亟需加强对农村妇女土地权益的保护。本文在现有研究基础上,对农村妇女土地权益保护展开研究。首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