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对抑郁症和失眠症患者在学习-再认任务中的事件相关电位(ERP)特点的分析,分别探讨抑郁症和失眠症患者对不同情绪效价材料的记忆偏好的认知特点。方法:本研究分为两个实验:实验一为抑郁症组与正常对照组ERP的认知特点研究;实验二为失眠症组与正常对照组ERP的认知特点研究。筛选了符合国际精神疾病诊断与分类标准第十版(ICD-10)的抑郁症患者21例、失眠症患者23例,分别选取在性别、年龄、受教育年限等方面与抑郁组相匹配的正常对照组21例及与失眠组相匹配的正常对照组23例。选取中国本土化面孔情绪图片系统(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编制)中的正、中、负性情绪面孔图片作为刺激材料,选用经典的学习-再认任务对研究对象同时采集ERP的行为学和脑电学数据。结果:实验一抑郁组和正常对照组的ERP差异1.1行为学:在不同判断类型的各效价图片中,平均反应时抑郁组长于正常组(p<0.05),抑郁组内和正常组内不同效价图片平均反应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确率抑郁组低于正常组(p<0.05),抑郁组内正确率负性图片高于正性、中性图片(p<0.05),正性图片与中性图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组内不同效价图片正确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脑电学:早期成分(200ms-400ms)抑郁组顶区负性再认图片平均波幅高于正常组(p<0.05),晚期成分(400ms-600ms、600ms-800ms)正常组额区正性新图片平均波幅高于抑郁组(p<0.05);抑郁组内和正常组内各效价图片平均波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二失眠组和正常对照组的ERP比较2.1行为学:在不同判断类型的各效价图片中,平均反应时失眠组长于正常组(p<0.05);失眠组内和正常组内不同效价图片平均反应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确率失眠组低于正常组(p<0.05);失眠组内正确率负性图片高于正性图片、正性图片高于中性图片(p<0.05),正常组内不同效价图片正确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2脑电学:早期成分(200ms-400ms)在额顶区不同判断类型的各效价图片中失眠组平均波幅普遍低于正常组(p<0.05),晚期成分(400ms-600ms、600ms-800ms)在顶叶再认图片的各效价图片中正常组平均波幅均高于失眠组(p<0.05);失眠组内和正常组内各效价图片平均波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抑郁症患者可能存在认知加工、行为反应能力及记忆力下降,还可能对负性信息存在记忆偏好,即可能存在负性情绪一致性记忆。2.200ms-400ms时间窗可能是反映抑郁症患者顶区负性再认信息加工的敏感指标;400ms-600ms和600ms-800ms这两个时间窗可能是反映额区正性新信息加工的敏感指标;抑郁症患者和常人在各时间窗上均未体现出对不同效价情绪信息的加工偏好。3.失眠症患者可能存在认知加工、行为反应能力及记忆力下降,还可能对负性信息存在记忆偏好,即可能存在负性情绪一致性记忆。4.失眠症患者可能存在早期额、顶区认知加工功能下降和晚期顶区再认加工功能下降,200ms-400ms时间窗可能是早期反映额顶区认知加工功能的敏感指标,400ms-600ms和600ms-800ms这两个时间窗可能是反映晚期顶区再认加工功能的敏感指标;失眠症患者和常人在各时间窗上均未体现出对不同效价情绪信息的加工偏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