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织构分布与演化的铝合金成形性能研究

来源 :上海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s501lov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用铝合金替代钢板是汽车轻量化技术的重要途径。然而相对传统钢板,铝合金成形性能较差,容易起皱和开裂,目前尚没有完整的体系对铝合金的成形性能进行评价。金属板材成形中使用的铝合金板材一般是具有明显的塑性各向异性的材料,各向异性对于金属材料的塑性变形有很大影响,并且在后续的塑性加工中还会继续发展和演化。材料产生塑性各向异性的原因,主要是在材料加工过程中形成的晶粒的择优取向,即织构现象。多晶体的宏观力学性质从本质上来源于其微观晶体结构特性,结合材料的微观组织结构对宏观力学性能进行分析是研究材料成形性能的有效方法。 本文从微观织构分析着手,通过改变试样方向和变形程度对铝合金变形织构进行了定量分析,得到LF2 铝合金的织构分布及单向拉伸状态下织构的演化规律。基于晶体塑性变形的滑移机理,本文建立了材料织构组分与厚向异性系数r 之间的关系,得到单向拉伸变形过程中r 值的变化规律。论文以极限拉深比LDR 作为评定板材拉深性能的重要指标,研究了铝合金的宏观力学参数厚向异性系数r 和面内各向异性对铝合金的成形性能的影响规律,提出了基于织构定量分析的更为全面的铝合金平均厚向异性系数r 及表征材料面内各向异性的系数( / ) D r r 。本文通过材料织构组分与晶体塑性力学计算得到更适用于铝合金的材料成形极限图,将其应用于材料成形的仿真计算并与实验结果进行对照验证。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对盒形件的成形过程进行优化分析,通过改变毛坯摆放方向提高了零件成形性。本文将宏观力学性能与微观晶体结构的变化相结合对铝合金的成形性能进行研究,较为准确的评价铝合金的深冲成形性能,得到了适用于铝合金成形分析的成形极限图,为提高铝合金的冲压成形性能提供了可行的途径。对于增加铝合金等难成形的轻量化材料在车身上应用、降低轿车冲压件制造成本、缩短新产品开发周期有着重要的意义。采用铝合金替代钢板是汽车轻量化技术的重要途径。然而相对传统钢板,铝合金成形性能较差,容易起皱和开裂,目前尚没有完整的体系对铝合金的成形性能进行评价。金属板材成形中使用的铝合金板材一般是具有明显的塑性各向异性的材料,各向异性对于金属材料的塑性变形有很大影响,并且在后续的塑性加工中还会继续发展和演化。材料产生塑性各向异性的原因,主要是在材料加工过程中形成的晶粒的择优取向,即织构现象。多晶体的宏观力学性质从本质上来源于其微观晶体结构特性,结合材料的微观组织结构对宏观力学性能进行分析是研究材料成形性能的有效方法。 本文从微观织构分析着手,通过改变试样方向和变形程度对铝合金变形织构进行了定量分析,得到LF2 铝合金的织构分布及单向拉伸状态下织构的演化规律。基于晶体塑性变形的滑移机理,本文建立了材料织构组分与厚向异性系数r 之间的关系,得到单向拉伸变形过程中r 值的变化规律。论文以极限拉深比LDR 作为评定板材拉深性能的重要指标,研究了铝合金的宏观力学参数厚向异性系数r 和面内各向异性对铝合金的成形性能的影响规律,提出了基于织构定量分析的更为全面的铝合金平均厚向异性系数r 及表征材料面内各向异性的系数( / ) D r r 。本文通过材料织构组分与晶体塑性力学计算得到更适用于铝合金的材料成形极限图,将其应用于材料成形的仿真计算并与实验结果进行对照验证。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对盒形件的成形过程进行优化分析,通过改变毛坯摆放方向提高了零件成形性。本文将宏观力学性能与微观晶体结构的变化相结合对铝合金的成形性能进行研究,较为准确的评价铝合金的深冲成形性能,得到了适用于铝合金成形分析的成形极限图,为提高铝合金的冲压成形性能提供了可行的途径。对于增加铝合金等难成形的轻量化材料在车身上应用、降低轿车冲压件制造成本、缩短新产品开发周期有着重要的意义。
其他文献
新时期在国内各地区化工机械产业的发展上,无论是技术还是理论已经得到了很大幅度的提升,整体上的效率和质量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对于国民经济发展和生产都起到了很好的帮助.不
当今社会是讲究效率的社会,效率直接决定着企业的行业竞争力.煤矿行业也是如此,而该行业产生实际效能的关键为煤矿机械设备的状态.基于此,对于煤炭机械设备的故障维修、机械
众所周知,只要机器运转,就不可避免地引起机械磨损.为了解决机械结构设计中的磨损问题,首先必须注意磨损问题的危害,因为磨损不仅会影响生产质量,还会降低生产效率.针对机械
由于我国铝土矿资源的难处理性和对生产技术的苛刻要求,使我国氧化铝厂长期以来不得不采用高能耗的烧结法生产流程,使得我国氧化铝能源成本远高于国外氧化铝出口大国。脱硅工序
本论文的目的就是研制出一套不解体油耗检测系统。 首先对不解体油耗检测的技术进行了研究,通过对各类检测技术的理论研究,得出了适合的油耗检测技术——超声波检测技术。从
螺杆泵采油系统具有结构简单、适应性强、节能效果明显等优点,在油田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但由于目前螺杆泵采油工艺及其配套技术尚不完善,使得螺杆泵采油技术优势没有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