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际竞争日益加剧,金融管制逐渐放松,促使全球金融市场不断出现并购热潮,银行并购一直是并购的热点。20世纪90年代,美国银行业平均每年发生约504起并购案,其并购数量之多、涉及金额之大,是其他国家所无法比拟的。随后的几年里,由于互联网泡沫的破裂、公司财务丑闻和恐怖主义的冲击,导致全球市场经济不景气,银行并购活动也相应减少。2003年下半年,美国GDP增长速度持续攀升,经济复苏的趋势不断得到确认,银行并购活动又开始活跃起来。根据Thomson Financial Securities Data的统计资料,2003年美国商业银行及金融控股公司中有215起并购交易发生,总价值达660亿美元。银行并购这种愈演愈烈之势引起了学术界的普遍关注,自90年代尤其是近几年来,有关这一研究主题的文献大量涌现。众多学者已经围绕银行业并购的背景、动因及绩效问题进行了广泛的探讨,很多经济学家们提出了很多有意义的见解。其中,众多研究偏重于对银行并购的动因和绩效的研究。但从已有的研究成果来看,虽然经济学家和国内外学者在这一领域作了广泛而深入的工作,但令人遗憾的是,至今还没有一个较为全面和系统的理论能提供令人信服的解释。本文在借鉴和研究了大量论文观点和资料数据后,从银行并购的效率和股东价值的变化角度落笔,运用丰富翔实的数据资料,对美国银行并购进行了深入分析,并以JP摩根大通和美国第一银行的并购为典型案例,用实证分析来证实自己的结论,从而希望能对中国银行业并购提供有益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