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早期的研究证实突显网络(salience network,SN)通过识别内外环境刺激进而对中央执行网络及默认网络进行调控,功能上具有右侧化优势;然而,其功能及侧化属性背后的解剖基础目前尚不清楚。本研究基于美国人脑连接组计划(Human Connectome Project,HCP)数据和中国多中心数据,利用弥散磁共振成像(diffusivemagnetic resonanceimaging,dMRI)探究 SN 中背侧前扣带回(dorsal anterior cingulate cortex,dACC)与双侧额岛皮层(frontoinsular cortex,FIC)间的结构连接模式。此外,为了验证所得dACC与FIC结构连接的可靠性,我们尝试阐明正常老化与dACC-右侧FIC结构连接各向异性分数(fractional anisotropy,FA)变化间关系,从而进一步了解正常人脑SN的结构及功能属性。材料与方法:本研究共纳入100名HCP正常青年被试,50名中国健康青年被试及112名中国健康中老年被试。首先,利用100名HCP被试静息态功能磁共振图像(rest state-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rs-fMRI),基于先前研究中得到的 SN核心节点的三维空间坐标确定感兴趣区(regions of interest,ROI),并分别计算全脑体素与各选定ROI间的功能连接(functional connectivity,FC)及通过Conjunction分析定义SN。之后,基于100名HCP被试和50名中国健康被试的dMRI,我们利用确定性纤维追踪的方法构建SN中dACC与FIC间的结构连接模式。最后,通过偏相关分析正常老化过程中dACC-右侧FIC结构连接指标FA值变化趋势。结果:1.全脑体素与各选定感兴趣区间的FC及Conjunction分析得到SN模板,包括:dACC、双侧FIC、颞顶交界区(temporal parietal junction,TPJ)及前额中回(anterior middle frontal gyrus,MFG)等;2.SN中功能连接的分布范围及连接强度都呈右侧大脑半球优势分布模式。基于FC所得的dACC与FIC模板间进行确定性纤维追踪,我们发现dACC-FIC间结构连接展现出同样的右侧化趋势;3.dACC-FIC结构连接模式:白质纤维由dACC下发出,通过前放射冠,最终止于同侧的FIC区;值得注意的是,dACC-FIC间纤维连接在FIC区发出两支:一支止于额叶岛盖,另一支通过外囊止于前岛叶。4.随着年龄增长,dACC-右侧FIC结构连接指标FA值呈下降趋势。结论:功能影像构建得到的神经网络SN背后确实存在纤维连接作为其解剖基础,并支持其功能属性。SN的功能连接与结构连接均存在明显的右侧脑半球优势分布的特征。此外,在正常老化过程中,随着年龄的增长,dACC-rFIC间纤维结构存在失连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