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率作为调节经济的重要杠杆,具有优化资源配置、调节资金供求的作用,是国家进行宏观经济调控的有效工具之一。利率市场化是金融和经济实现真正的市场化的关键,利率市场化的过程也是金融和经济市场化进程中不可逾越的阶段。我国近二十年的金融体制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步伐却相对缓慢,利率难以充分发挥其杠杆作用。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以及我国加入WTO后参与国际竞争的需要,继续深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已成为当前金融体制改革的重中之重。目前,我国已确立了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总体思路,即先外币、后本币;先贷款、后存款;先长期、大额,后短期、小额。同时将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目标确定为建立由市场供求决定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水平的利率形成机制,中央银行通过运用货币政策工具调控和引导市场利率,使市场机制在金融资源配置中发挥主导作用。可以预见,利率的市场化,将会给中国的金融业甚至整个经济运行带来一场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我国资金配置的方式将更加符合市场规律,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而且对于整个经济中的各种经济主体来说,由于利率波动而带来的经济活动的不确定性也大大增加,各主体所面临的风险也将逐渐加大。就我国的商业银行而言,其所面临的风险也会增大。众所周知,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主要可分为四类:信用风险、利率风险、流动性风险和汇率风险。而在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利率风险将逐渐成为我国商业银行最主要的风险,因此管理和防范利率风险必将成为银行风险管理的主要内容。但是长期以来,由于我国一直实行利率管制政策,我国的商业银行普遍缺乏利率风险管理经验,缺乏利率定价机制、缺乏利率风险计量与监控系统。因此,在利率市场化推进的过程中,商业银行如何应对利率环境改变带来的风险,如何识别、度量和管理利率风险就成为当前商业银行急需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将试图对上述问题进行分析,全文共分五章。第一章概述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实施情况。首先介绍利率市场化的内涵,继而对我国实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现实意义进行阐述,指出利率市场化改革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最后,对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进程进行回顾,同时对改革的前景作出展望,并对我国下一步的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内容作出分析,指出利率市场化的进程应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第二章主要论述我国实施利率市场化后,由于利率环境的变化将给商业银行带来的风险。首先对利率市场化后人民币利率的走势进行分析,分析表明,在推行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初期,利率将小幅上扬,但不会出现超高利率;而从中长期看,外币利率将逐步向国际利率水平靠拢。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利率市场化后商业银行面临的两类利率风险,即由于中央银行利率管理机制的转变形成的阶段性风险以及利率市场化完成后由银行内部利率风险管理机制引起的恒久性风险。其中恒久性风险包括重新定价风险、收益曲线风险、基差风险和期权性风险。<WP=3>第三章介绍西方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的度量方法。在充分认识到利率市场化后我国商业银行所面临的利率风险之后,商业银行就要对利率风险进行度量,因为对利率风险进行量化分析是商业银行进行有效利率风险管理的前提。本章介绍了西方商业银行常用的三种度量方法,即缺口分析、持续期分析、和模拟分析法。最后对这三种方法的准确程度、复杂程度、应用成本的高低等进行简单比较。第四章介绍了西方商业银行常用的利率风险管理办法。利率风险管理是在准确识别和衡量利率风险的基础上,利用各种风险管理技术和金融工具进行规避、分散、转移和控制的过程。本章介绍了两种利率风险管理方法:资产负债管理和套期保值。资产负债管理主要有敏感性缺口管理和持续期缺口管理,其中管理策略又可以分为主动策略和防御策略。套期保值则是利用衍生工具来控制利率风险,常用的衍生工具有:利率期货、远期利率协议、利率互换、利率期权、利率上、下限期权和利率双限期权等等。本章最后对不同的利率水平下采用不同衍生工具进行保值的策略作出总结。第五章对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的现实策略进行探讨。首先指出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的不足之处,继而对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的管理对策进行探讨,并提出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系统的设想,这一设想包括建立利率风险的度量系统、利率风险的内控系统和利率风险的外部监管系统。最后指出,实施利率市场化后,在商业银行对利率风险进行控制与管理的同时,金融监管机构一方面要从外部对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进行监管,另一方面还要进一步提高总体监管水平,为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管理创造一个良好的宏观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