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IS技术的县域养分资源综合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应用——以北京平谷区为例

来源 :中国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9690233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收集整理北京平谷区第二次土壤普查资料,采用网格法与分层抽样相结合的方法,在北京市平谷区进行大样本取样与田间实地调查,采用GIS与地统计学相结合的方法,分析平谷区农田土壤养分的空间变异和种植结构调整对土壤养分的影响,并开发了基于GIS技术的养分资源综合管理信息系统,通过总结不同体系主要作物施肥指标,提出区域养分资源综合管理技术,在平谷区桃园进行了的验证。主要结果如下: (1)平谷区表层0~20 cm土壤有机质含量和pH值呈正态分布,全氮、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服从对数正态分布;2005年土壤养分变异系数由大到小顺序分别为有效磷、速效钾、碱解氮、全氮、有机质、pH,分别达到1.13、0.6、0.50、0.38、0.35、0.10;各项土壤养分具有明显的区域空间变异特征,其趋势效应、异向性均比较明显。 (2)经过对比1980年与2005年平谷区土壤养分的半方差函数模型可知,土壤养分的空间变异幅度上升,特别是随机变异有所增加。与第二次土壤普查时相比,2005年土壤有机质含量上升的样点占调查总数76.5%,平均增加2.68 g/kg;全氮含量上升的样点占调查总数的67.6%,平均增加0.12g/kg;土壤有效磷平均增加11.37 mg/kg,含量下降的样点占调查总数的52.7%;土壤速效钾含量下降的点占调查总数的72.9%,平均下降39.62 mg/kg。 (3)经过多年种植结构调整,平谷区蔬菜、果树面积迅速增加,导致土壤养分变异加大。桃园土壤各种养分含量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而增加。粮田土壤有机质、碱解氮和全氮含量增加,土壤有效磷含量总体持平,土壤速效钾含量急剧下降。粮田改为菜田体系的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增加,有效磷含量总体大幅度增加,速效钾含量有所增加,但与1980年相比,土壤速效钾含量出现总体降低。无论粮田、菜田,还是桃园,土壤有效态铁、铜和锌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但有效态锰含量下降,其原因有待探讨。 (4)结合前期田间试验,总结了平谷区桃、蔬菜、小麦、玉米等主要作物推荐施肥策略及指标体系,并开发出基于GIS平台的平谷区养分资源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区域土壤养分数据的储存、管理和分析,根据土壤养分的空间变异特征,实现区域不同作物养分管理。 (5)在政策层面上,提出平谷区主要作物的氮肥限制用量和补贴推广有机肥的建议;在技术层面,制订了一系列桃园养分资源综合管理技术,包括土壤培肥、氮磷钾肥的施用策略、施肥区划、开发推广桃专用肥等技术,并验证桃园养分综合管理技术。在减少肥料投入的情况下,保证桃产量持平或稍有增加,明显降低桃果实中总酸含量,提高桃果实中可溶性吲形物含量及其与总酸含量的比值,通过降低肥料投入和提高产量两个途径增加农户收入,提高肥料利用率和保护桃园生态环境。
其他文献
铁锰氧化细菌是推动地壳铁、锰元素循环重要生物因素之一,而铁膜是水生植物适应淹水和其他环境胁迫的重要机制之一。铁锰氧化细菌能够通过其生理活动推动铁、锰元素在不同价
本文在总结国内外钼营养研究进展的基础上,以冬小麦钼高效品种97003和钼低效品种97014为供试材料,以湖北省武汉市新州区酸性黄棕壤为供试土壤,采用土培的方法,研究了钼对冬小麦钼高、低效品种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碳代谢过程及细胞壁组分的影响。本研究获得的主要结果如下: 1.施钼提高了两个品种冬小麦(高效品种97003和低效品种97014)叶片中钼含量,影响了含钼酶的活性。施钼提高了硝酸还原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