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三农”问题和粮食安全一直受到国家和学术界的重视。目前,国家经济形式的复杂化和自然环境的变化,增加了农业产业发展中的不确定性和风险,为应对农业产业发展中这些风险,我国提出了发展现代化农业的战略,而现代化农业需要农业科技的引领。创新是推动科技发展的最重要驱动力,因此,农业科技创新成为政府和学术界公认为的解决“三农”问题和粮食安全的重要途径。随着知识经济社会的到来,特别是大学第二次的学术革命,使得农业创新的含义发生了新的变化,从原来的单一主体和单纯的技术创新转变为多创新主体相互作用形成的技术、组织和制度等多方面的创新。现有研究多从单一主体研究创新,而三螺旋理论强调多创新主体之间的协同作用,弥补了现有创新研究的不足。目前大部分研究都从系统的角度来研究农业创新,而农业产业集群的发展又为构建农业创新系统提供了载体。寿光蔬菜产业集群是一个发展成熟的农业产业集群,其内部的创新活动中一直隐含着政府和企业、企业和大学、大学和政府以及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并通过机构之间的相互作用衍生出一些新的组织形式,如创新战略联盟、国家高科技示范园等。故本研究选取寿光蔬菜产业集群为研究案例,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对寿光蔬菜产业集群创新合作网络的网络密度、限制度指标和节点中心度等指标特征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刻画农业产业集群创新系统的网络结构,发现农业产业集群创新系统的创新合作网络具有以下特征:一、寿光蔬菜产业集群创新合作网络具有多个创新核心节点。这些核心分别为农业企业节点、政府节点、大学节点和混成组织节点;二、寿光蔬菜产业集群形成了龙头企业为主导了三螺旋创新模式,其在创新合作网络中的各项指标数值均高于其它节点,表明龙头企业(寿光蔬菜产业控股集团)在寿光地区创新合作网络中占有主导地位;三、寿光蔬菜产业集群的创新合作网络的网络密度偏低,但是网络集中度处于中等水平,表明寿光地区企业之间创新合作相对较少;四、寿光蔬菜产业集群内部的混成组织的创新效用显著,在集群内部的创新中逐渐占据知识生产的主导地位。混成组织作为第四个螺旋线,因其本身拥有大学和企业两个机构范围的创新优势,在创新网络中,逐渐占据创新的主导地位。利用三螺旋理论构建分析框架对寿光农业产业集群创新系统现状进行研究,并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刻画寿光蔬菜产业集群创新合作网络结构,发现寿光蔬菜产业集群现有创新合作网络中,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创新合作较少,大学在创新过程中的作用有待加强,而其混成组织在创新网络中作用较大,本文依据三螺旋理论对寿光地区农业创新现状提出发展建议,并结合文章分析结果,得出以下几点结论:(1)在理论方面,分析了三螺旋创新主体的协调运行机制,混成组织是三螺旋主体相互作用的必然产物,支撑着创新活动顺利进行,在创新中起着重要作用。三螺旋创新系统是由增加知识在经济与社会发展中应用的组织安排所组成。因此,三螺旋也成为一个混成机制形成的平台,这些混成组织包括大学的企业孵化器、风险资本机构和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和科技示范园区等新型组织。这些混成组织是三螺旋主体之间相互作用、职能范围重叠的产物。(2)寿光蔬菜产业集群中,混成组织在创新合作网络中的作用大于大学。这是因为寿光地区高校仅有一所,且外部大学只与规模较大的重点龙头企业和地方政府进行合作,因此寿光蔬菜产业集群对知识的需求多从外部大学获得,而本地大学则负责为创新提供人才支持。另一方面,寿光存在的混成组织除专业合作组织以外,大部分都是由外部的大学与集群内部的企业或者政府合作成立的,并且混成组织本身更接近蔬菜生产领域,获得的创新资源也相对较多。(3)寿光蔬菜产业集群的创新是一个由龙头企业(寿光蔬菜产业控股集团)为主导的创新模式。本文在对寿光蔬菜产业集群创新合作网络结构进行研究时发现,龙头企业在创新合作网络中的各项指标均优于其他创新节点,且在实地调研中也发现,寿光蔬菜产业集群中,政府、大学和混成组织都是依托于龙头企业,龙头企业通过与三者之间的相互合作成立科研中心和建设国家级种业创新创业基地,因此,寿光蔬菜集群中的龙头企业在创新中占据着主导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