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主创新是推动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核心动力,是一个国家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着力点。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现阶段我国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应对国内外各种制约压力、实现科学发展的根本途径。知识产权是自主创新的基础和衡量指标,专利是知识产权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科技创新水平的提高和知识产权战略的实施,我国知识产权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1985-2010年期间,专利申请量、授权量实现大幅增长。但是,我国的专利制度在经济增长的过程中究竟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专利影响经济增长的途径有哪些?国内各类发明人中对经济增长贡献度最大的是哪一类?我国影响专利申请的主要因素是什么?解决这些在专利工作开展过程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将对明确今后我国专利工作的目标,合理调配有限资源,制定科学有效的政策具有重要的积极的指导意义。针对以上问题,经过梳理和评述现有的关于专利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文献,本文发现,无论是在理论研究还是在实证研究方面,关于专利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没有统一的结论,有的方面鲜见研究报道。基于此,本文以经典经济学理论为基础,以专利为视角,致力于考察专利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综合采用文献研究、统计分析、实证检验和案例分析等方法,力图全面地揭示二者之间互相作用的内在机制,同时,本文依据研究结果提出了促进我国专利工作的建议,以期以较优方式激励自主创新,为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发挥自主创新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作用提供科学理论依据和决策支持。本文主要探讨了以下几个问题:首先,本文阐述了选题的背景和研究意义,提出了研究目标及思路,界定了专利的有关概念,介绍了文章的研究内容和研究结构,归纳了研究使用的方法,指出了论文可能的创新之处。其次,本文主要回顾了国内外专利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文献,在这个问题的研究上存在着大量的优秀研究成果,因此,本文只是对其进行综述,梳理理论进展的脉络,总结了现有文献的研究结论,对本人的后续研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第三,利用中国1991-2010年间的省际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中国这一阶段专利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特别地,在实证分析中,分别研究了专利的三种类型(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与发明专利)对于经济增长的作用,以理清文献中各种不同的结论,并进一步研究了职务发明与非职务发明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职务发明中(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工矿企业和机关团体)四类发明人的授权发明专利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关对策和建议,为后面的分析提供基础。同时,本文从专利质押贷款促进资本积累的角度,运用案例分析研究专利质押贷款的具体操作,指出了该产品的风险控制、操作流程等一系列实际问题。第四,利用2002-2007年间的省际数据,实证研究了影响专利数量和质量的因素,尤其是影响原创性发明的实现因素,以对后面的政策建议提供理论依据。第五,分别从行政保护、司法保护和维权援助的角度,试图通过分析我国专利保护中存在的问题,为国家制定和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提供科学理论依据和决策支持。总结全文,主要得到的结论有:第一,通过省际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在1991-2010年之间,中国的专利数量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专利作为技术进步的载体,对中国的经济增长做出了贡献。研究结果否定了“专利无用论”的观点,表明我国现行的专利制度是符合经济发展规律的,较好地实现了专利与经济社会的融合。因此,我国应该坚持并不断完善专利制度,更加充分地发挥专利制度的作用,进一步促进经济增长。第二,在1991-2010年之间,不同的专利类型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存在着阶段性的差异。在1991-1998年之间,对经济增长具有促进作用的主要是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这两种专利,发明专利在经济增长中还没有发挥作用;而在1999-2010年之间,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变弱,而技术含量更高的发明专利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变得重要起来。研究结论为我国目前的专利激励政策调整提供了依据。当前,全国各省市区纷纷出台一系列激励政策,例如,对专利申请给予资助,对专利申请大户给予奖励,同时,各地分别采取把专利作为考核的重要指标、作为学校招生加分因素、作为职称评定加分因素、作为居民落户加分因素、作为企业资质认定考虑因素、成为质押融资客体等措施,以此激励专利创造。但是,根据研究结果,近年来,我国的发明专利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高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因此,今后我国的专利资助政策应从资助全部专利类型逐步向重点资助发明专利转移。第三,在1987-2010年之间,职务类发明专利和非职务类发明专利对促进经济发展的影响大小几乎相同,二者在促进经济发展的进程中起着同等重要的作用,分阶段进行研究得出的结果也证实了以上结论。第四,在1987-2010年间,在职务发明专利的四个细分类型中,不同类型职务发明的授权发明专利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在不同阶段有所变化。在1987-1998年间,对经济贡献度最大的为工矿企业发明专利,接下来依次为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和机关团体的发明专利。1999-2010年期间,工矿企业发明专利与大专院校发明专利对促进经济发展的影响最大且影响系数相同,接下来依次为科研单位和机关团体发明专利。从研究结果可以看出,在1987-2010年间,工矿企业确立了我国自主创新的主体地位,担当着促进经济发展的主力军角色,大专院校逐步实现了“学”与“产”的结合,与工矿企业一起有力促进了我国的经济增长,但是科研院所的作用并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对经济的促进作用仅仅高于机关团体。根据研究结果,今后,我国应在政策和资金导向上进一步引导加大对科研院所发明专利的激励力度,一是迅速转变科研院所技术人员重成果、重论文而轻专利的意识,二是出台有效措施,促进“研”、“产”深度结合,提高科研院所的专利创造和产业化水平。第五,利用2002-2007年间的省际数据对影响专利授权量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推动中国专利增长的最根本力量是知识产权保护程度的提高。从长期来看,中国技术进步的主要动力不是政府资金投入,而是知识产权的法律保护。研究结果证实了在2002-2007年间,我国的专利保护制度是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我国特有的行政、司法、维权援助专利保护模式是符合我国国情需要,并对促进专利增长、进而促进经济增长发挥了主要的积极的作用。因此,我国应坚持现有的专利模式,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逐步加强专利保护体系建设,为提高我国专利的创造、运用、管理和保护水平,进一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适配的专利法制环境。与已有文献相比较,本文的创新之处主要在于以下四个方面:第一,进行了基于1991-2010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分别研究了专利的三种类型(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与发明专利)对于经济增长的作用,这相对于已有文献来说,时间序列更长、方法更先进、分析更细致;第二,首次从发明人身份的角度,分析了职务发明、非职务发明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以及职务发明中(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工矿企业和机关团体)四种发明人的专利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这一过程,开辟了对专利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的全新视角,弥补了传统的从整体或从宏观角度对专利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对实际工作的指导更具可操作性;第三,利用省际面板数据对影响专利的因素进行了实证检验,相对于现有文献,研究机理更加清晰,丰富和升华了该领域对影响专利因素问题的研究内容;第四,全面详细地分析了我国专利行政、司法保护和维权援助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对我国知识产权保护提出了一些比较有价值的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