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由两章组成,第一章论述了褐盖韧革菌(Boreostereum vibrans)发酵液的化学成分及部分化合物的生物活性和生物合成途径;第二章论述了药用植物蛇根草(Ophiorrhiza japonica)的化学成分及部分化合物的生物活性。利用正相硅胶、凝胶、反相硅胶、中压制备(MPLC)以及制备高效液相(Prep-HPLC)等分离手段,通过核磁共振(包括1H NMR、13C NMR、HSQC、HMBC、COSY、ROESY)、质谱、紫外光谱、红外光谱、X射线晶体衍射等结构鉴定方法,从上述的高等真菌和药用植物中分离鉴定得到48个化合物,其中新化合物17个,化合物类型涉及吲哚生物碱类,环二肽,韧革菌素衍生物类、苯环衍生物及其他小分子等。褐盖韧革菌(Boreostereum vibrans),隶属于革菌科(Thelephoraceae)。韧革菌主要分布在热带或者亚热带地区,该属真菌代谢产物非常丰富,且有一些活性很强的产物,例如结构新颖且具有良好脂肪酶抑制活性(IC50=0.4μg/mL)的韧革菌素,韧革菌素是由一个四元β内酯环与五元环骈合形成基本环系,异戊烯基取代在骈合碳上。由于其代谢产物的结构新颖与潜在的药物开发前景,笔者所属的课题组一直致力于该菌次生代谢产物的研究,通过扩大发酵或者改变发酵条件来探寻微量的有意思的天然产物。在50升发酵液中中分离鉴定化合物28个,新化合物11个,通过ROESY确定了新化合物的相对构型。蛇根草属植物Ophiorrhiza是多年草本或者亚灌木植物,常用于肺结核咯血,气管炎,月经不调;外用扭挫伤。世界上约有200余种蛇根草属植物,我国已知的有70余种,目前本属植物化学成分被研究的并不多,所以该属植物化学成分的研究是有意义且必要的。笔者通过酸碱处理,针对性分离该植物的碱性部分,在其中共分离得到19个吲哚生物碱类型化合物,新化合6个,其中包括两对新骨架,通过X射线晶体衍射确定了该新骨架的绝对构型。对分离得到的部分化合物进行了免疫生物活性筛选,有一个化合物对于B细胞增殖具有显著选择性的抑制活性,IC50=1.13μM,SI(选择指数SI=CC50/IC50)值达到200,提示该化合物可能对于B细胞活化信号通路具有干预作用.另外,在化合物激酶抑制活性筛选实验中发现该化合物对BTK、ITK、TEC、EGFR均无抑制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