褐盖韧革菌和蛇根草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

来源 :中南民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nhaoguohuif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由两章组成,第一章论述了褐盖韧革菌(Boreostereum vibrans)发酵液的化学成分及部分化合物的生物活性和生物合成途径;第二章论述了药用植物蛇根草(Ophiorrhiza japonica)的化学成分及部分化合物的生物活性。利用正相硅胶、凝胶、反相硅胶、中压制备(MPLC)以及制备高效液相(Prep-HPLC)等分离手段,通过核磁共振(包括1H NMR、13C NMR、HSQC、HMBC、COSY、ROESY)、质谱、紫外光谱、红外光谱、X射线晶体衍射等结构鉴定方法,从上述的高等真菌和药用植物中分离鉴定得到48个化合物,其中新化合物17个,化合物类型涉及吲哚生物碱类,环二肽,韧革菌素衍生物类、苯环衍生物及其他小分子等。褐盖韧革菌(Boreostereum vibrans),隶属于革菌科(Thelephoraceae)。韧革菌主要分布在热带或者亚热带地区,该属真菌代谢产物非常丰富,且有一些活性很强的产物,例如结构新颖且具有良好脂肪酶抑制活性(IC50=0.4μg/mL)的韧革菌素,韧革菌素是由一个四元β内酯环与五元环骈合形成基本环系,异戊烯基取代在骈合碳上。由于其代谢产物的结构新颖与潜在的药物开发前景,笔者所属的课题组一直致力于该菌次生代谢产物的研究,通过扩大发酵或者改变发酵条件来探寻微量的有意思的天然产物。在50升发酵液中中分离鉴定化合物28个,新化合物11个,通过ROESY确定了新化合物的相对构型。蛇根草属植物Ophiorrhiza是多年草本或者亚灌木植物,常用于肺结核咯血,气管炎,月经不调;外用扭挫伤。世界上约有200余种蛇根草属植物,我国已知的有70余种,目前本属植物化学成分被研究的并不多,所以该属植物化学成分的研究是有意义且必要的。笔者通过酸碱处理,针对性分离该植物的碱性部分,在其中共分离得到19个吲哚生物碱类型化合物,新化合6个,其中包括两对新骨架,通过X射线晶体衍射确定了该新骨架的绝对构型。对分离得到的部分化合物进行了免疫生物活性筛选,有一个化合物对于B细胞增殖具有显著选择性的抑制活性,IC50=1.13μM,SI(选择指数SI=CC50/IC50)值达到200,提示该化合物可能对于B细胞活化信号通路具有干预作用.另外,在化合物激酶抑制活性筛选实验中发现该化合物对BTK、ITK、TEC、EGFR均无抑制活性。
其他文献
研究了磷钼蓝光度法快速测定锰铁中磷的方法.采用硝酸直接溶样,高氯酸氧化磷后用氟化钠-氯化亚锡将其还原成磷钼蓝,于λ=660 nm处测其吸光度.在50 mL溶液中,磷质量在0~60μg范
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是指突发性、威胁性或灾难性生活事件导致个体延迟出现和长期持续存在的精神障碍,其临床表现以再度体验创伤为特征,并伴有情绪的易激惹和回避行为。PTSD
主住理论是系统功能语法中语篇功能的重要纽成部分。以此作为理论基础,通过对语篇的主位和述住、主住推进模式的分析,可以更好地观察和研究语篇的信息分布,从而更准确、全面地理
《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要重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口语交际教学之间的联系,善于将读与写、说与写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
期刊
由本刊顾问、著名老中医夏睿明教授奠基、开拓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医(中西医结合)科,在医院的领导、支持下,经过几届主任和科室医务人员的共同努力、创新发展,已经
本文介绍了过敏的机理及食品过敏原的种类,并就食品过敏原在食品工厂的管理与控制进行了探讨,指出过敏原的控制应从产品研发开始到消费者消费的全过程进行管理。
内因—外因的分析模式把一个社会、一个国家或一个文化看做是封闭的系统,把传统和现代对立起来,并把西方的现代化解释为内源性的。本文则指出,任何一个传统社会所内生的现代
中职文秘专业培养应用型人才。为适应市场需要,必须在教学模式上有所创新——激活课堂教学,提高学生专业素质;开展课外活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为学生谋生求职,顺利走入社会做
随着生活节奏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人们住进了高楼大厦,在车水马龙、灯红酒绿的都市生活中,尽情享受着现代物质文明带来的一切乐趣。但不久就会发现,我们其实是被封闭在一个狭
在语文教学中进行随文的仿写是一种好尝试。教师可以结合文本的语言训练价值点,循序渐进,让学生在品味、悦纳、思考中逐步形成能力,享受仿写带来的愉悦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