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叶绿素是光合作用的主要色素,叶绿素含量的变化直接影响叶片的颜色,从而对作物产量产生影响。本试验对利用甲基磺酸乙酯(EMS)诱变所获得的黄化突变体YX-yl从农艺性状、色素含量、叶绿体超微结构、前体物质等方面分析其黄化机制,并通过转录组测序从分子水平上进一步探索了该突变体的黄化机制,主要结果如下:黄化突变体YX-yl植株矮小,茎秆纤细,产量性状差,且在整个生育期,植株呈现黄绿色表型,光合能力差;叶片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叶绿素是光合作用的主要色素,叶绿素含量的变化直接影响叶片的颜色,从而对作物产量产生影响。本试验对利用甲基磺酸乙酯(EMS)诱变所获得的黄化突变体YX-yl从农艺性状、色素含量、叶绿体超微结构、前体物质等方面分析其黄化机制,并通过转录组测序从分子水平上进一步探索了该突变体的黄化机制,主要结果如下:黄化突变体YX-yl植株矮小,茎秆纤细,产量性状差,且在整个生育期,植株呈现黄绿色表型,光合能力差;叶片内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含量均少于野生型。对叶绿素前体物质分析结果表明,黄化突变体YX-yl内叶绿素生物合成受阻于胆色素原向原卟啉IX转化过程;通过观察叶片内叶绿体的超微结构发现,黄化突变体YX-yl的叶绿体聚集在细胞一端,除此之外,其结构退化现象明显,整体表现在叶绿体结构模糊,叶绿体膜无法清晰识别。叶绿体内部基粒数目较少且散乱的排布在叶绿体中,构成基粒的基质片层数目较少。分析黄化突变体YX-yl的转录组,并与野生型进行对比,共筛选到9个与叶绿素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分别是c59782.graph_c1、c58359.graph_c0、c60440.graph_c0、c60651.graph_c0、c61687.graph_c1、c61835.graph_c0、c61963.graph_c0、c64963.graph_c0和c65342.graph_c0,且9个基因均分布于叶绿体、叶绿体膜、叶绿体类囊体膜和叶绿体基质中,主要参与叶绿素生物合成及其氧化还原过程中相关酶的调控。基于以上结果,推测黄化突变体YX-yl与野生型中部分基因差异表达,导致叶绿体结构及叶绿素合成途径中的酶活性发生变化,最终导致突变体YX-yl因叶绿素含量降低而呈现黄化现象。
其他文献
氧化亚铜(Cu_2O)是一种P型半导体,地壳蕴含丰富、无毒,具有直接带隙2.17 e V,与太阳光谱可见光范围有很好的匹配,理论能量转化效率可达20%。其本征p型导电特性和高光吸收效率使其在光伏应用上有很大的前景,是制造高效太阳能电池的理想材料,但氧化亚铜因电学性能较差导致其应用有所限制。对氧化亚铜的制备方法、性能的研究可以为太阳能电池的发展开辟新的领域和方向。基于氮元素掺杂能够显著提高氧化亚铜的
淀粉作为一种非常重要的自然资源,在人类的生命活动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淀粉物理改性技术是现在常用的淀粉改性方法,湿热处理(HMT:heat-moisture treatment)作为一种最常见的淀粉物理改性技术,具有绿色环保、节能高效等优点。本研究选取马铃薯淀粉、不同链/支比玉米淀粉和不同相对结晶度微晶淀粉(MS:microcrystalline starch)为原料,运用等离子体活化水(PAW:
RuO_2基贵金属氧化物阳极因其具有电催化活性高、耐酸性强且寿命高等优点,在电催化析氧中广泛应用。但传统钛基RuO_2阳极成本较高,且单一组分的RuO_2涂层在大电流密度下稳定性差,大规模工业应用受到了限制。本文利用水热法和电沉积法构建TiO_2和Co_3O_4中间层三维纳米结构,继而利用热解、电沉积工艺在其表面负载RuO_2基纳米颗粒,制备出三维结构复合阳极。并通过XRD、SEM和TEM研究了复
近年来,随着飞秒激光光学频率梳、激光囚禁冷却和探测技术的发展,光学原子钟的研究取得了飞速的进展。钙离子作为碱土金属离子,一直都是精密测量、量子信息、原子钟和冷原子
全球气候变暖是当今世界面临的一个重大环境问题。引起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人为温室气体排放的增加。其中稻田生态系统是温室气体CH4和N2O的重要排放源。中国是水稻种植大国
MinE蛋白在质体分裂中起着关键作用。本研究从木薯(Manihot esculenta Crantz)基因组中分离出MinE基因(MeMinE),并对其进行相关生物信息学分析及木薯不同部位特异性表达分析
针对大坝渗透系数反演结果唯一性问题和渗流场动态变化的特点,本文以水口混凝土坝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基于正交设计、有限元正分析、BP神经网络和遗传算法(GA)相结合的渗流多目标动态反演分析模型。结合有限元数值计算软件,建立了水口混凝土坝引水坝段三维有限元模型,并以监测环境量和效应量为参数反演的数据基础,以渗流多目标动态反演分析模型为参数反演的技术基础,开展了水口混凝土坝坝体、防渗帷幕和坝基渗透系数反演研
5G网络、物联网、智能家电和自动驾驶等高科技智能化电子设备的到来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很多便利,但同时也伴随着大量数据的产生和这些数据的存储问题。我们日常用的这些硅存储材料已经达到了它们自身的物理极限,若继续提高存储密度将会造成存储信息失真率提高、制造工艺复杂化以及更高的制作成本。为了寻求新的信息存储媒介来保存生活中日益增长的信息,很多研究者开始将目光转向有机和高分子材料的电存储器件。我们课题组一
微波吸收材料在实现电磁防护与兼容,提升武器装备的雷达波隐身能力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微波电子系统朝着小型化、轻型化的方向发展;雷达探测技术向着低频化、多频化的趋势持续推进,兼具物理空间占用率小、工作频率低且频带宽、吸收强度高等特点的吸波材料将成为该领域的研究焦点。传统吸波材料存在难以突破的性能瓶颈,而超材料以其超薄厚度、可设计性强、吸收强等特点成为今后发展的主要方向,但存在低频单元尺寸大、吸收
斜坡是地壳表部一切具有侧向临空面的地质体,它在自重及外部因素耦合作用下,易沿软弱面下滑、失稳破坏,即形成滑坡。滑坡是一类重大地质灾害,我国因滑坡造成的经济损失仍居高不下。分析斜坡稳定性是滑坡防灾减灾的重要内容。据岩、土力学的研究表明,斜坡稳定性可通过强度和变形两方面表征。基于极限平衡法的斜坡稳定性计算是从强度入手研究斜坡稳定性的典型案例;变形是斜坡在各种内外因素作用下的宏观体现,基于斜坡变形演化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