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立替康联合5-Fu方案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不良反应预测及疗效评估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uixinx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与目的:结直肠癌是癌症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对大多数晚期结直肠癌患者全身化疗是最佳的姑息治疗。20世纪90年代多项Ⅲ期临床研究证实拓扑异构酶Ⅰ抑制剂依立替康(开普拓,CPT-11)联合5-FU、LV方案(FOLFIRI)治疗结直肠癌疗效显著。本研究旨在观察FOLFIRI方案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探讨UGT1A1*28和UGT1A1*6基因多态性与伊立替康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的不良反应和疗效之间的关系。方法:26例经病理学证实的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在其外周血中抽提基因组DNA,采用PCR扩增目的基因片段,直接测序法分析UGT1A1*28和UGT1A1*6基因多态性的分布情况,接受FOLFIRI方案化疗至少2个周期,伊立替康180mg/m~2,静脉输注大于30-90分钟,第1天;四氢叶酸400mg/m~2静脉输注2小时,配合伊立替康注射时间,第1天;5-FU400mg/m~2静脉推注,第1天,然后1,200mg/m~2/d×2天持续静脉输注(总量2,400mg/m~2,输注46~48小时),每2周重复。对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及化疗疗效进行观察并记录,并比较不同基因型患者之间的差异。结果:26例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中,UGT1A1*28位点野生型TA6/6有19例(73.1%),杂合突变型TA6/7有7例(26.9%),纯合突变型TA7/7有0例; UGT1A1*6位点野生型G/G有23例(88.5%),杂合突变型G/A有3例(11.5%),纯合突变型A/A有0例。全组26例患者均能评价毒副反应及疗效。全组无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4例(15.4%),稳定(SD)18例(69.2%),总有效率(CR+PR)15.4%,疾病控制率(CR+PR+SD)84.6%。有4例患者出现Ⅲ度延迟性腹泻。常见的血液学毒性为粒细胞减少症,有6例患者出现Ⅲ度以上粒细胞减少症,没有发生粒缺性发热。在26例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中,*28位点突变型(TA6/7和TA7/7)可以增加发生3级以上腹泻(5.3%vs42.9%,P<0.05)的风险;化疗疗效在*28和*6位点各基因型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伊立替康联合5-FU和叶酸治疗进展期结直肠癌有较高的近期疗效,不良反应可控,UGT1A1*28位点突变型增加发生3级以上腹泻的风险。
其他文献
在现代社会,大众传媒是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将大众传播社会的意识形态运作模式分为灌输模式、潜在模式、收编模式、流言模式和对话模式等五种模式,并分析了
<正>满足当代人的城市生活需求是全世界共有的挑战。2050年,将有75%的人生活在城市中。噪音、内涝、空气污染、交通拥堵等问题都是城市共同的挑战。面临挑战,山东邀请来了英
期刊
<正>本次拍摄延续了《中国新娘》一如既往的中式元素及时尚混搭风格,以经过改良的、极具典型性的中式华服为核心。可以说,服饰文化体现着每一个民族文明发展的足迹,每一种文
期刊
贵金属,稀土掺杂荧光上转换等红外光功能纳米材料在肿瘤靶向治疗,活体荧光成像和传感等生物医学应用领域展示了诱人的前景,但在实际应用中还存在一定的障碍和局限。金纳米棒在近
目的分析用药错误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分析及提出管理对策。方法我院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上报的的89例护理不良事件为研究对象,其中用药差错为43例,对错误原因进行分析,同时
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了晶闸管调压软启动器的基本原理和控制方式,接着以DSP TMS320F28335为中央控制单元,设计出了一款低压软启动控制器。该装置能完成电机的电流限幅软启动,并
<正> 在单片机的开发应用中,常常希望对现场输入的数据能够在断电的情况下长久保存,以避免下次开机时的重新输入。此项工作通常采用AT24C02芯片来完成。AT24C02是带12C总线接
<正>周棠,生于嘉庆十一年(1806年),卒于光绪二年(1876年),享年七十一岁。字召伯,后来经常用"少白"二字。祖籍在浙江山阴兰亭西侧,遂自号"兰亭西客",亦作"兰稀
目的研究聚丙烯酰胺水凝胶(PAHG)注射隆乳术后对局部组织的影响,为其预后及临床治疗提供基础理论依据。方法研究组9例:均为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隆胸术后乳腺组织。对照组9例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不断推进,人们越来越关注电子书包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云计算的运用使得网络学习空间更加开放互通,资源更加丰富,这为在电子书包上建构网络学习空间提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