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当前的农村土地制度背景下,农村土地实行“集体所有、承包到户”的管理模式,随着我国城镇化和农村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对我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体系提出了新的要求,农村土地金融化改革不仅是农村产权综合改革重要内容,也是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举措,将对我国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当前,农村土地金融化改革的主要内涵是指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抵押融资功能的实现,我国已有多个地区在此方面进行了实践探索,其中,鄂州市从2012年开始便在辖内推进农村“五权”抵押融资试点工作,从管理体系搭建、制度环境建设、基础服务提供等多方面,对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抵押贷款业务进行了积极尝试,为改革积累了不少有益经验。但从改革推进的过程来看,现有的管理机制运行效率并不高,难以满足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经济主体个性化、高质量的公共服务需求,阻碍了改革的持续、快速推进。因此,总结导致有效性不足问题产生的原因,利用现有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借鉴,研究如何破解难题,促进改革的较好推进显得尤为重要。首先本文中,回顾梳理了农村土地金融化改革的发展历程和研究现状,随后总结归纳了农村土地金融化改革的主要特征。并以此为基础,以鄂州市农村“五权”抵押融资工作为例,通过引入新公共管理视角下的公共绩效评估方法,对鄂州市农地金融化改革有效性进行评估,并通过评估结果挖掘改革中可能存在的有效性不足问题及其成因。最后,结合实际工作,在借鉴绩效评估的结果的基础上,提出提升农地金融化改革效率的路径:确定了后期改革的几项基本原则和制度架构,完善改革推进的风险缓释机制,优化改革配套措施等,以期为我国农村土地金融化改革的继续有效推进提供一定的有益借鉴。